冈仁波齐为什么我们对一种电影充满敬
影视专业的学生有一部必看影片叫《北方的纳努克》,电影讲述的是在北极生活的爱斯基摩人的日常。导演弗拉哈迪是个采矿工程师,他用随身携带的摄像机把爱斯基摩人的生活拍下来,剪辑成一个小短片,拿到纽约放映,按照现在流行的话语方式说『口碑爆棚』。但他吃了没有硬盘的亏,有次抽烟时不小心把火星溅到了胶片,引起了一场火灾,素材没了。 弗拉哈迪不甘心,准备充分后重回北极,找到了一家爱斯基摩人,在影片中他们被称作『纳努克』,然后跟随式拍摄。为了配合表演,纳努克们忽略了正常的过冬储备,没有攒下足够多的食物,在弗拉哈迪走后的那个冬天全家饿死了。 《北方的纳努克》 《北方的纳努克》很好看,凭借人类的猎奇心和冒险精神,年的爱斯基摩人如何吃住过活的情形,通过影像得以保存。同时期的中国,民国迎来第九个年头,电影《阎瑞生》同年上映,成为了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巧的是,九十多年之后,导演姜文将之改编为《一步之遥》,成了他的又一次滑铁卢。 姜文也时常在谈到影片时流露出一些不甘心,但如今不会再有人说起《一步之遥》,那像是一个遥远的闹剧了。 说这些是我早上去看《冈仁波齐》时想到的,电影自诞生起就有纪实和幻想之分,会玩的美国人,把地球摸了个遍,留下来一个个传奇,小孩喜欢,大人也不讨厌,像是看到童年一般坐在孩子边上看完。 《北方的纳努克》就是好电影,有纪实,也有故事,还有奇观。如果只是生活,我们直接去看就好,不用拍,在火车站、医院待一天就够编剧写三年了。好电影是看的时候如临其境,看完之后久久回味,它教会了观众一些东西,观众也在观看时缝合了一些记忆。在影片中,『纳努克』们搭建雪屋、捕获海象、猎杀北极熊、生食海豹——『哦,他们是这样生活的』——这是我当时的反应。 后来一路看下来,电影的光晕越来越单薄了,我也越来越喜欢看老电影。弗拉哈迪是个优秀的故事捕手,他只是把故事搬运到当时的大城市纽约给人们看,他知道自己的摄像机应该架在哪里;张扬导演则显得沉浸在故事里了,导致视角是含糊的,有些时候你分不清楚,这些朝圣的人,他们是本来就这样,还是被安排成这样——后者是导致这部影片被批评的一个主要原因。 《冈仁波齐》 林夕写词写得好——『欢喜伤悲老病生死,说不上传奇』,就是的,老病生死说不上传奇,对待老病生死的态度和方式,才有可能成为传奇。《洗澡》是传奇,《教父》是传奇,《阿甘正传》是传奇,《加勒比海盗》是传奇,《天水围的日与夜》是传奇,《童年往事》是传奇,《芙蓉镇》是传奇,因为这些电影里都有对待老病生死的态度和方式。 西藏地区的村民本来的样子,对于久居城市的我们来说,显得粗糙、原始、落后和危险,这甚至是两种生活方式的对视,生就生了,死就死了,被车撞了就被车撞了,他们的反应不浮夸不激烈,更谈不上矫情,电影中间这部分非常好。 我从小在西北长大,小时听说很多孩子还是在家里出生的,拖拉机也没有成为长途交通工具的可能性,宰杀动物的屠户彪悍而强壮,他们不是没有信仰,逢年过节也进庙里烧香拜佛,但那就是个心理安慰,更多时候,活下去就是信仰。 所以,这些地方的人,看上去都显得呆板一些、木讷一些,因为并不需要准备多少表情。笑脸相迎是社交礼仪,他们不需要。 这种表情放到电影里,太多了,也显得乏味了。 这几年我注意到的一个现象是很多影视从业的人都爱谈佛论道,我不知如何是好,相非相道非道谁都可以说个一二三,嘴上都是理想心里满是算计的人也不在少数。这部电影可能是张扬导演的修行之作,他是拍出过《洗澡》的人,在那个电影里,消逝成为常态,坚持显得无力,到这部《冈仁波齐》,匍匐在地的身体和灵魂,一步步朝着圣洁之地走,我强忍着困意,充满敬意又想保持距离。 究竟是迷惘还是领悟,我搞不清楚,但确实发现这些年里这一类反思的影像呈现越来越多,最狠的还是蔡明亮,有兴趣的人可以自行搜索蔡明亮《行者》。这些佛道的元素加入,总被人批评是装,是无聊,我只看,不说话。 《行者》 电影结束的歌是朴树唱的,我在电影院听完了,也没听出个好歹来。乐调是国外的,用词是常见的,没有一句打动人,我想朴树和张扬都一样,得面对『修行无果』这个事,而不只是唱和拍,那时候他们的音乐和电影或许会更动人。 赞赏 人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ukef.com/nkdl/317.html
- 上一篇文章: 对病虫害的分析2016年新疆农作物主
- 下一篇文章: 经常性痔疮是什么引起的女性彻底治疗痔疮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