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无念

本周五,国产纪录片佳作《棒!少年》全国公映,和豆瓣8.7的高分形成强烈对比的,是首日1%的排片占比。尽管有一众明星大咖打call宣传,但目前影片票房才勉强突破万。现实的窘境和市场的残酷,在这样一部口碑佳作身上,再次得以上演。

在今年8月的FIRST青年电影展上,纪录片《棒!少年》首次和观众们见面,获得了满堂喝彩的同时,也让众多观众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最终,导演陈可辛率领的评审团将最佳纪录长片的荣誉颁给了这部影片,颁奖词写道:“流畅的剪辑、超越线性的时间叙事、与完备的电影技术的高水平融合,在动人又诚挚的成长故事中,彰显了人性的温存与希望。”“人性的温存与希望”,多么宏大的议题,又是多么细小的企盼。《棒!少年》聚焦了一群由留守儿童组成的少年棒球团,究竟是桀骜不驯的小兽,还是折翼的受伤天使?向命运叫板的孩子们,手握球棒,如何向生活迎面而来的困难,打出重重一击?而回归到纪录片本身,它们所面临的市场困境,究竟还要持续多久?带着这些问题,情报君采访了《棒!少年》的导演许慧晶,和他聊了聊这群孩子,以及自己过去对于纪录片的创作及理解。或许,你很难通过这部纪录片看懂棒球,但一定可以看懂当下的中国社会一隅。阶级差距、贫富分化、拆迁改造、原生家庭、少年成长、青春梦想,每一个剖面展开,都是一幅现实残酷的浮世绘。做纪录片十年,对它产生了怀疑从年开始做纪录片,到年开始筹备《棒!少年》之前,这十几年间,许慧晶一直都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ukef.com/nkdl/6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