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那间医院看白癜风好 http://pf.39.net/bdfyy/

文/陶短房

8月15日,阿富汗塔利班武装重返喀布尔,现任总统加尼随即宣布“为避免更多流血牺牲”放弃权力,并承认“塔利班赢了”。

8月15日,塔利班发布消息称,其已控制位于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总统府。(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塔利班赢了什么?

自年“9·11”事件之后,美国为首的联军于当年10月7日发动阿富汗战争,随即将塔利班赶出喀布尔,此后经历漫长的20年消耗战,美国付出巨额金钱和大量人员伤亡,却始终未能彻底肃清塔利班。

当初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寻找的理由,一是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沆瀣一气,应对“9·11”恐怖袭击事件负责,同时向全世界输出国际恐怖主义;二是塔利班在国内推行残暴的原教旨极端政策,和时代通行的世俗主义背道而驰。美国推出的应对之策则不外“文武两手”,武的自然是军事打击,文的则包括“援助重建”“协助世俗化”“推广‘一人一票’”,等等。

但20年来所有这一切都宛如“头重脚轻根底浅”的墙上芦苇:援助重建耗费巨大,却在低效率和贪腐肆虐下收效甚微;“协助世俗化”看似取得不少进展,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一旦塔利班重新得势,一切将再度变成“未知数”;至于“一人一票”,事实证明,在发展进程落后、部族化盛行的当今阿富汗,既不能协助身为普什图人(塔利班大多数为普什图人)却和塔利班关系疏远的加尼巩固和加强自身权力,也不能改变阿富汗塔利班肆虐、各地各族军阀盘根错节的现状,更不能捏合出一个可不依赖美国及其盟友军队强力支撑就能持续生存下去的、列强属意的“理想”政府。

年2月,前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开了美国政府与塔利班在卡塔尔多哈秘密接触的事实,并随后达成了和解协定,如果遵循这一协定,美国将“体面撤出”,而塔利班则将寻求和喀布尔政府“和平解决”,最终形成一个“联合政府”。但自那之后塔利班势头越来越强,“叫价”也越来越高,迫使美军在特朗普任内始终无法大规模抽身。

年5月1日,继任美国总统的拜登下定决心,正式启动美国撤军进程,计划在9月11日前完成全部撤军,当时他自信地认为,“优势在我”,拥有十几万美式装备、美国训练军队的政府,绝不会败给塔利班的几万乌合之众。

事实上,最初一段时间(5~7月初),塔利班攻势甚猛但进展有限,各地军阀表现出一定的勇气和战斗力,其中北方联盟宿将伊斯梅尔汗等更多次击退塔利班攻势,似乎证明了拜登的自信有所依据。

但形势很快急转直下:自8月以来,短短10天时间里,包括首都喀布尔在内,全国34座省城和几乎所有稍大一点的城镇全数易手,且几乎没有几座城市的争夺再度爆发激烈、或哪怕稍像样一些的战斗,除了因多次在各势力间“跳槽”、人缘极差的乌兹别克族军阀杜斯塔姆等少数人,各地省长、军阀或虚应故事,或索性“开门揖盗”,纷纷变成了塔利班的座上客,加尼一再强调的“严肃战场纪律”反倒令这一进程提速。

最初给人的感觉,似乎会出现一个前总统卡尔扎伊与阿富汗民族和解高级委员会主席阿卜杜拉·阿卜杜拉牵头的、名为“协调委员会”的过渡班子。卡尔扎伊是普什图人,在喀布尔政权序列中一直是和塔利班关系较好的,阿卜杜拉则是政府与塔利班间谈判的负责人之一,由两人牵头过渡,似乎是一个让塔利班、加尼和美国都“下得来台”的方案。但形势瞬息万变,几小时后“过渡政府”的牵头人选已悄然变成了前内政部长贾拉利——而从塔利班自启动与美国和平进程以来抛头露面次数最多的“温和派”代表人物、该组织联合创始人巴拉达尔跃跃欲试的最新表态看,他们已迫不及待要接管政权,“过渡政府”会否出现已不好说,即使出现也大概率是“短命”和虚应故事的。

越来越多迹象表明,塔利班赢得的是一个理论上的“全国政权”。

美国失去了什么

美军要撤出阿富汗,是为了甩掉背负长达20年,耗费美国各项资金数以十万亿美元计,导致大量伤亡,却并未达到预期成果的这一沉重包袱,也是为了安抚国内日益不满的民意,应该说,不论是达成撤军协议的前任特朗普政府,还是直接启动撤军进程的现任拜登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做法和思路是一致的、一脉相承的。

但不论特朗普或拜登,都不希望重蹈当年尼克松在越南的覆辙,让自己成为引领美国获得“阿富汗惨败”的美国总统,从而让自己、所属政党乃至美国背负“历史性失败”的责任和后果,因此他们既要撤,又想尽力撤得体面一些,好将这次撤军包装为“圆满完成任务”后的“凯旋”。

最初,美国的底线是阿富汗组成联合政府,拜登就可将阿富汗的“大结局”形容为“塔利班受招安”,美国“完成使命”;但自5月至7月,塔利班不管不顾地开始发动军事进攻,此时美国的底线变成“以打促和”,帮助喀布尔政府守住一些要点和本钱,以争取一个联合政府方案的落地,正因如此,已经“走人”、承诺“不再动武”的美军才会在7月21~22日食言四次出动军机轰炸塔利班目标,试图阻止后者攻势。

塔利班的“8月攻势”不仅威胁到尚在阿富汗的美国机构和人员安全,也让美国和拜登政府被联想到“西贡式失败”的前景变得越来越现实。鉴于此,一心“走人”的拜登不得不“以进为退”,先是在8月14日宣布增兵“至”,8月15日又宣布将续派人增援,同时表示,驻扎在科威特基地的美军也将“时刻准备着”。

8月15日,阿富汗喀布尔,一架美国“奇努克”直升机在美国驻阿大使馆附近飞过。(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虽然美国也好,拜登及其政府和民主党人也罢,都承担不起“把年8月15日的喀布尔联想为年4月29日的西贡”这一“历史性惨败”的责任与后果,但尴尬而残酷的现实就在眼前,不仅共和党人,连民主党内都怨声载道。甚至一些原本支持拜登的北约高级官员已开始吐槽“美国的不负责任”,而美国的铁杆盟友、英国国防大臣本·华莱士则在13日发表讲话,不仅批评拜登政府的撤军举措“不合时宜”,而且指斥特朗普推动的多哈协定是“一个错误”。

如果塔利班果真在美国“官宣”的9月11日前完成对政权形式上的接管,对拜登政府和美国而言,可谓“伤害不大、侮辱性极强”:毕竟,导致美国社会“20年沉默”的从越南撤军及“西贡失败”,其间还经历了两年反复,而从拜登决策撤军到塔利班回到喀布尔,只不过经历了区区43天。

塔利班的秘诀

塔利班何以卷土重来?

第一,最大的秘诀是利用了美国连续两届政府的厌战心理和“选举情结”,摆出一副“温和”“建设性”造型,诱使美国“见好就收”,待对方撤军进程启动覆水难收,再迅速“变脸”趁热打铁,令美国即便想吃后悔药也担心代价不菲,一犹豫间,反悔的时间之窗便已关闭了。

第二,是成功利用了喀布尔政权的虚弱,灵活调整政策,争取了大小军阀的合作。大小军阀之所以和塔利班为敌,最根本原因,是担心强势、挟普什图族人数优势和原教旨教义“外面有人”,侵害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实利,且对20年前塔利班的“霸道”心有余悸,绝大多数人并没有“争霸全国”的野心,塔利班只要表现出“你不妨碍我问鼎,我就不攘夺你实利”的灵活身段,就可拉拢绝大多数军阀和地方官员附和或至少中立。而加尼此前自恃有美国撑腰,对此前北方联盟各路军阀的“削藩”,则在客观上起到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作用。

第三,是摆出一副“洗心革面”的公关造型,所到之处尽量维持纪律和秩序,强调“士农工商各安其业”,甚至也并不强制女性放弃工作、学业,曾饱受诟病的酷刑、滥杀俘虏、掠夺平民、迫害女性等行为,至少在大面上有所收敛,不仅对民心有所安抚,也让邻国和国际社会不至于立即产生反感抵触之心。

第四,则是趁热打铁,速战速决,自8月初改变战略以来,一连串动作令人目不暇接,不论美国或加尼,都几乎没有调整方略的机会。

走的和将要来的

和加尼一样匆匆走人的并不多。加尼不消说,军阀杜斯塔姆“变色龙”属性及曾经杀戮塔利班俘虏的“前科”,让他不敢冒险留下。

上一次塔利班控制全国时,国号为“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被赶出喀布尔20年间该国号并未取消,但当初的“元首”奥马尔死于年,其接班人曼苏尔年5月21日被美国无人机炸死在巴基斯坦境内,如今塔利班内号称“四巨头”的,是名义上的“大酋长”阿洪扎达、前面提到的巴拉达尔、塔利班二号人物哈卡尼,以及塔利班前负责人奥马尔的儿子雅库布。

四人中阿洪扎达对奥马尔和曼苏尔萧规曹随,也曾多次公开表达对基地组织的“继续效忠”,但出于“策略考虑”,自多哈谈判开始后较少开口;巴拉达尔原本年就被逮捕,却在特朗普百般干预下于年获释,是被美国政府和情报部门视作“温和派”“建设派”的代表人物,也是此次塔利班“一改传统形象”,不但和各路军阀大搞“统战”,也一再安抚公众“马照跑舞照跳”“每个阿富汗人都能安居乐业”的主要人物,不过一路胜利进军过程中虽只“偶有犯规”,进入喀布尔后却已频繁传出胜利者“不听招呼”的报道,巴拉达尔是缺乏约束力还是压根不想约束不得而知;哈卡尼是以恐怖袭击著称的塔利班内神秘组织“哈卡尼网”第二代掌门,被各国反恐专家视为“最危险的恐怖分子”;雅库布虽在“四巨头”中最不知名,却是塔利班第一代掌门奥马尔的儿子。这四人反差极大又互争雄长,他们将如何在二次掌权后“分饼”,国际社会又如何反应,是下一步最值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ukef.com/nkdl/9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