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香一瓣,遥祭母亲
本号文章皆系独家原创作品,欢迎转发朋友圈。媒体转载,请联系本文编辑获得文字授权。转载请注明出自“梧桐树下读书会”。字字皆辛苦,谢谢您的支持。每年的清明节,万物生长至此,皆清净明洁。作为慎终追远、感恩亲人的日子,梧桐树下读书会收到读者朋友一篇篇沾满泪水的深情来稿,亲人在世时的音容笑貌和优秀的品格恍如昨日,永记心间,并鼓舞着他们满怀希望、勤勤恳恳地向着人生高远的目标前进。我们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这是我们每个人短暂人生的永恒追问。时时在心中牢记这样的追问,并把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弄清楚,回答好,实践好,你就是一个令人尊敬的伟大哲人。今天,我们再发一篇原江苏省政协副主席陈宝田追思他母亲的文章。清明节到了,奈何疫情防控要求,不能亲至父母墓前磕头烧纸,只能拜托大哥帮助我们表达心愿。今天我再次翻看老人家生前的部分照片,只觉母亲恍若就在眼前。领略她生前的老年神采,追思她对儿女们的谆谆教诲,缅怀她相夫教子、持家治家的美德懿行,不禁哀思汹涌,潸然泪下。母亲自18岁嫁到陈家,人生经历了“两个三十七年半”:与父亲共同生活三十七年半,守寡三十七年半。无论是在祖母早逝无人帮衬、两儿幼小生活窘困的年代,还是在父亲遭受冲击摧残、终日担惊受怕的动乱岁月;无论是在为儿女“成龙成凤”节衣缩食、含辛茹苦的艰苦时光,还是在执意独住、形单影只的孤寂日子,她始终表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刚强、坚韧,乐观、自信,勤劳、智慧,精明和能干。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一生没有干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而这种影响,较之常年奔波在外、难以抽出闲暇陪伴我们的父亲,更加深刻久远。母亲是平凡的,但又是伟大的,值得我们永远尊崇、以她为傲!记得去年10月1日母亲仙逝,经兄弟妹五人一致讨论通过的挽联是:自立自强风范垂万古,克勤克俭美德诵千秋。这副对联既是我们子女对母亲大人致敬的心声表达,也是我们子女对传承母亲优良品德的心灵期盼。自立自强是母亲身上的鲜明特质。年轻的子孙们,是否应该深入思考,如果不能自立自强,切实淬炼内功、提升能力,能做一个建功立业、堪当大任的有用之才吗?而我,作为一个年逾古稀、将奔耄耋的老者,时常思考的问题是,如若不能牢记母亲“有钱不如有力、求人不如求己”的训诫,立足于自立自强,做少给子孙添麻烦和牵累的理想老人,这样的愿望能实现吗?克勤克俭是母亲的高尚品德和优良家风,也是我们应有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克者,能也。在当今时代,克勤相对容易,而克俭则要难得多。年轻的子孙们,随着事业的磨炼和环境的砥砺,对“成功来自勤奋,幸福源于奋斗”的感悟会越来越深,但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认知相对肤浅。“一丝一缕,恒念物力惟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古语,可以背诵如流,但要真正做到就打折扣了。物质条件与过去比已是云泥之别,现在还有必要继续提倡节俭吗?答案是肯定的。加强教育引导,弘扬节俭美德,促使子孙自觉拒绝奢靡、不大手大脚,知足知止、不沾非分之念,保持警醒、不减进取锐气,实乃吾辈责任,还需持续努力!撰此短文,谨作遥祭母亲的一瓣心香。母亲远行西去,已过半年,但她音容宛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本期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向图片作者致敬。 请当期留言获奖者,在后台留下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ukef.com/nkjj/10540.html
- 上一篇文章: 梅河支援队里的党员先锋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