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纸币72让斯大林追悔莫及的地方阿克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家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 众所周知,苏联这个国家存在的时候,其领土范围超过了中国和美国的总和。在这广大的领土中,真正是苏联时期扩张所得的领土实际上非常有限,更多的都是俄罗斯帝国时期从各个邻国抢来的。不管是俄罗斯帝国还是俄罗斯共和国抑或是此后的苏俄、苏联、俄罗斯联邦,向来在领土方面都是“大斗进小斗出”,想要从他们手里拿点东西,简直比登天还难——但令人震惊的却是:斯大林掌权时期的年,苏联开始在中亚开展民族识别和划界活动,使该地区历史上形成的传统领土和边界都发生了深刻而重要的变化,其中最有意思的一处在于:苏联竟然给其辖下的加盟共和国——哈萨克划分了超过20万平方公里的地盘。 除了极个别情况之外,世界上不会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主动把自己的地盘领土分给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更何况是苏联这个铁公鸡,这次苏联是受了什么刺激,斯大林良心发现,去学雷锋了吗?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斯大林作为一国领导人,他在乎的只是苏联的利益,根本不会管其他国家的死活,斯大林之所以把土地分给哈萨克,主要还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但这次斯大林老爷子是彻彻底底的失算了,他不仅没有获得丝毫好处,反而还白扔了比蒙古国都大的一块领土。 哈萨克先前的名字叫哈萨克汗国,地盘并不小,只是在俄罗斯向中亚扩张的过程中实在惹不起俄罗斯帝国,不得不选择并入。尽管哈萨克不复存在,但其故地的主体居民还是哈萨克族,还是由哈萨克人说了算——和中国清朝前期南方的三藩差不多。 斯大林可不打算在国家里面弄出个三藩,他要的是逐渐同化哈萨克族人,让俄罗斯人成为中亚的主导,但是这件事说是好说,真正实行就不好办了,于是斯大林就采取了一个“非常规”的办法:他找了一块土地,然后连这块土地上的俄罗斯人一起分给了哈萨克。 斯大林想的很美,他之所以愿意划分大部分领土给予哈萨克,主要是想开展人口与文化的入侵。把一部分俄罗斯人变成哈萨克族人,趁机改变哈萨克族的文化结构,让其逐渐全部变成俄罗斯人。搞乱其结构之后,再慢慢地腐蚀侵占。 这样的计划不可谓不老谋深算,其目的也确实达到了——截至年,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民中哈萨克族的占比与俄罗斯族一样都是40%。单是斯大林做梦也不会想到这一年的圣诞节那天,强大的苏联会突然一夜之间被不肖子孙给弄得分崩离析,哈萨克也趁着这个机会宣布独立,俄罗斯方面当然是想尽快把几十年前送出的土地收回去,于是背后趁机鼓动俄罗斯人占大多数的地区支持回归,然而哈萨克方面当然不会同意。 为了解决亲俄势力发生更大的隐患,他们干脆把首都迁到距离俄罗斯更近的阿斯塔纳。经过多年的努力之后,如今哈萨克的人口已经达到多万,其中哈萨克族的人口比例接近70%,之前斯大林的计划算是彻底的泡汤。 如果斯大林九泉下有知,他绝对会在自己死前把阿斯塔纳从地球上抹掉。 阿斯塔纳这座现代城市先前曾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站点。其历史可以追溯到青铜时代。在年和年,阿斯塔纳地区曾开展过一次考古活动。其结果表明早在公元7-8世纪便有人定居于该城,但此后经历过多次废弃和恢复。 19世纪,扩张中的俄罗斯帝国势力不断向陷入分裂的哈萨克汗国内部渗透。年,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颁布法令,宣布投诚俄罗斯的哈萨克地方势力均应接受俄罗斯方面的“整编”(即渗透和同化),以至于很多哈萨克地方可汗大为恼火,很多人要求苏丹在哈萨克汗国和俄罗斯帝国之间建立“缓冲区”以划清界限。年,哈萨克汗国的克努库拉·库达曼苏丹应此要求,遣使照会俄罗斯政府,要求在哈萨克汗国北部的阿克莫拉地区开辟“缓冲区”。 在此之前,对俄罗斯渗透和同化政策最为抵触的哈萨克贵族——朱兹家族首领卡西姆·阿布莱哈诺夫便已经率领自己的部众移居阿克莫拉南部,摧毁了俄罗斯帝国方面建立的哨所。在克努库拉·库达曼苏丹授意下,卡西姆·阿布莱哈诺夫未经俄方同意,便率众建立了哈萨克人控制的“缓冲区”。俄罗斯方面的西西伯利亚总督、曾参加过俄法战争中博罗蒂诺战役的韦利亚米诺夫针对此事,立即决定在缓冲区以北建立新的要塞以应对哈萨克汗国的举动。 最初,韦利亚米诺夫打算将要塞选址于阿克莫拉地区南部的努拉河畔,但努拉河每年春天都会泛滥成灾。为此,韦利亚米诺夫决定将要塞安置在卡拉乌特库尔地区的伊希姆河畔,但其要塞依然被称为“阿克莫拉斯卡亚”。该要塞位居河中央的一个小岛上,其驻军则是来自鄂木斯克的西伯利亚哥萨克军队。年8月22日要塞正式建成,此后俄罗斯人以该要塞为据点,逐渐蚕食哈萨克汗国方面建立的“缓冲区”。到年,缓冲区基本上都被俄罗斯占领,哈萨克汗国方面曾发兵进攻阿克莫拉斯卡亚,围困要塞六天之久,到第七天粮尽退兵,此后哈萨克汗国再也无力夺回被占领土。 年6月16日,阿克莫拉斯卡亚由于在西伯利亚要塞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被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提升为地级市,改名为“阿克莫林斯克”。到年10月21日,俄罗斯政府为消除奥伦堡和西伯利亚及乌拉尔地区哥萨克军队的管理不便问题,设立新的行政单位阿克莫拉地区,阿克莫林斯克成为该地区的首府。 20世纪初,阿克莫林斯克成为哈萨克地区的重要铁路枢纽,也为阿克莫林斯克的经济产生很大的拉动力。在斯大林执政时期,哈萨克地区的大小11个劳改营(又称“古拉格”)中,其中最恶名昭彰的一个便坐落于阿克莫林斯克的郊区,专门用来关押斯大林政敌的配偶。 年3月20日,阿克莫林斯克更名为“切利诺格勒”(俄文原意为“垦荒城”),成为哈萨克北部和西伯利亚南部的重要“连接点”,也是苏联为哈萨克提供粮食的必经之路。不久后又成为垦荒运动(处女地运动)的中心,目标是成为苏联第二大的粮食生产地。垦荒运动时期,有大量移民移入阿斯塔纳,当中大多数是俄罗斯人。 苏联解体后,新独立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将切利诺格勒更名为“阿克莫拉”——这并非“回归传统”,“阿克莫拉”的哈萨克语原意是“白色真多”——距离城市2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名为“塔托比”的地方,该处的一个白色石灰岩山顶上有哈萨克历史上的名人基普切克尼亚兹比之墓,同时该地区还是乳制品的交易中心,所以白色的东西不会少。 年7月6日,哈萨克政府通过了将首都从阿拉木图转移到阿克莫拉的决议并于年12月10日正式决定此事,其原因前文已述。 年5月6日,根据哈萨克总统令,“考虑到当地行政和代表机构的要求”,阿克莫拉市更名为阿斯塔纳市。“阿斯塔纳”在哈萨克语中意为“首都”、“大都市”。 年3月20日,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提议将首都阿斯塔纳改名为“努尔苏丹”,以纪念哈萨克斯坦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统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随后哈萨克斯坦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决定首都更名。 年,阿克莫林斯克的苏维埃政权曾发行过一套名为“阿克莫林斯克地区革命委员会纸币”的纸币,以-年全俄临时政府发行的“5%利率政府债券”改造而成,即在其背面加盖紫红色长方形章,其内为说明文字。共有、、卢布三种面值。 图1阿克莫林斯克地区革命委员会纸币卢布 图2阿克莫林斯克地区革命委员会纸币卢布 图3阿克莫林斯克(努尔-苏丹)在哈萨克的位置 图4阿克莫林斯克(努尔-苏丹)的旗帜和标志(独立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ukef.com/nkjj/7525.html
- 上一篇文章: 赫尔辛基结合了自然的和平与城市的喧嚣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