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院排名 http://pf.39.net/bdfyy/qsnbdf/180114/5999135.html

点这,领-80优惠卷

(先到先得,有效期:08月31日)

点这,看-80使用范围

关于名人传记的绘本,国内科学家我推荐过《共和国脊梁》科学家绘本系列,介绍了我国各领域最顶尖的科学家。

《共和国脊梁·科学家绘本》《共和国脊梁·科学家绘本丛书》第二辑

国外名人传记,我首推启发引进的一系列名人传记绘本。去年年中,我就有给大家种草过,有印象么?

●亚伯拉罕·林肯

《爱看书的男孩》——阅读改变命运

●迈克尔·乔丹

《鞋子里的盐》——生活从不辜负努力的人

●爱因斯坦

《怪男孩》——专注带你走得更远

●尼尔·阿姆斯特朗

《伟大的一步》——有梦想,就去实现

●莱特兄弟

《飞行者莱特兄弟》——过程虽然曲折,梦想总会成真

●安妮·弗兰克

《密室里的女孩》——在困境里,永远怀抱希望

●旺佳里·马塔伊

《和平树》——爱护环境,是义不容辞的使命

●奥黛丽·赫本

《成为奥黛丽·赫本》——心系他人,始终善良

●马拉拉

《马拉拉》——正义从不缺席

●海伦·凯勒

《海伦的大世界》——坚持可以点亮黑夜

我们给孩子读「名人传记」,了解名人丰富的人生经历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是孩子们能被他们身上努力拼搏的精神、坚韧不拔的信念、阔达的人生态度、对热爱的事孜孜不倦的追求所打动,备受鼓舞!

这次,在之前组套的10本基础上,又精选了11本。

11本绘本背后是11位活生生的人,他们中有因远大梦想而不凡的;有因崇高的信念而伟大的;有因热爱而灿烂的。

不同的人生,带给孩子不一样的思考与启迪,我猜这算也是「启发童书馆」名字的美好寓意吧。

这21本名人传记,普遍适合4岁+阅读,有几本稍难6岁+,上了小学也别觉得简单,孩子开拓视野积累素材也是很合适的。

这篇文章我会一起介绍,前半部分是这次精选的第二辑(11本),后半部分是去年种草的第一辑(10本)。文章很长,看不完建议收藏。

启发名人传记(第二辑11本)01弗里达·卡罗

《小弗里达》

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文/图:安东尼·布朗

译者:阿甲

英国图书信托基金会

《书商》杂志推荐

适读年龄:4+

你永远可以相信安东尼·布朗,五星推荐。

故事取材于墨西哥超现实主义女画家弗里达?卡罗(FridaKahlo)的真实童年经历。

对这本书,我是又惊又喜满怀期待。

两位超现实主义大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安东尼·布朗要怎么给孩子介绍弗里达

——这位“命途多舛”的生命战士呢?

6岁患小儿麻痹症,不得不在床上躺了9个月后,落下了右腿萎缩行动不便的残疾。

别的孩子都嘲笑我,我很孤独。

我喜欢独处。也喜欢呆在爸爸身边,帮他把黑白照片涂上颜色。

偶然间,我跨过一扇窗户上的“门”,遁入另外一个时空。

在那里,我自由了!能跑了!

还遇到了另一个女孩,一起笑一起玩,看她跳舞,和她讲所有的小秘密。

很快,我们成了最亲密的朋友。

有朋友的感觉真棒!

回到现实的家,我开始回想这段奇妙的旅程和我的新朋友。我拿起了画笔开始画她,此后我一直在画她……

如果你对弗里达传奇的人生经历有所了解,即便是略知一二,你也会佩服安东尼·布朗的:

他选取了一个极佳的入口,带孩子们走近弗里达,一个孩子可以理解可以共鸣的“小弗里达”。

因为“不一样”,被排挤被嘲笑,感到孤独。是每个孩子都可能面临的成长困境。

小弗里达并没有因此困顿,不向苦痛低头,她努力寻觅自我,在心灵深处找到另外一番天地。

事实上,弗里达一生都在忍受病痛折磨,感情生活又太太太狗血,是常人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读读她的传记,真的鼓舞人心。)

可她没有自怨自艾,她把痛苦都移植到艺术中,开出了奇异绚烂的花。

这股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在小弗里达的身上也能找到。

安东尼?布朗还巧用“图式挪用”手法,将弗里达的多幅原作融入书中,仿佛是两位大师穿越时空联手创作的。

在最后的画面中,安东尼还把自家的小熊、威利和大猩猩安插在了小弗里达身后,两位大师梦幻联动了。

更按照弗里达自画像的装束,推演出一个具有鲜明特点的小弗里达形象:头顶插着虞美人花束,一身布满装饰纹样的墨西哥传统服饰。

爸爸的形象,也是源自弗里达的绘画作品。用心可见一斑。

建议在给孩子讲这本书时,先了解下弗里达的生平,然后和孩子一起共读,效果会更好。

02威尔森·艾·本特利

看到这些美轮美奂的雪花,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忍不住感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

那你知道人类历史上第一位拍摄雪花的人是谁吗?

不是科学家也不是气象学家,他是一位爱雪胜过爱世界上任何其他东西的雪花发烧友——威尔森·艾·本特利。

这本《雪花人》讲述了他从普通农夫成为世界级研究雪的专家的一生。

《雪花人》

跟随自己的热情,勇敢追梦

文:杰奎琳?布里格斯?马丁

图:玛丽?阿扎里安

译者:柯倩华

年凯迪克金奖

入选《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

适读年龄:4+

男孩威利(威尔森·艾·本特利的昵称)从小就很喜欢雪花,一下雪他就好快乐。

借助妈妈的旧显微镜,威利连续三年冬天观察雪花,画了几百张雪花图。

即便是不理解威利对雪花的狂热,父母还是用积蓄给他买了一台显微照相机。

努力研究,第二年冬天他终于成功拍到雪花了!从此开启了雪花拍摄之路。

在捐助下,66岁的威利,把最满意的雪花照片集结成书,出版啦。

可就在书出版不到一个月,威利为了拍更多的雪花,在严寒中步行了6英里,因此感染肺炎。

两周后,生命如雪花般飘零掉落。

这就是《雪花人》的故事。

不悔所爱,勇敢地跟随心中热爱,你也可以成为专家!

另外,这本书获得年的凯迪克金奖,木刻和手工上色的技法也显得非常有艺术感很特别。

03尤金妮亚·克拉克

《鲨鱼女士》

克服阻碍,去实现大如鲸鲨的梦想

文:杰丝·基廷

图:玛尔塔·阿尔瓦雷斯·米根斯

译者:江建利徐德荣

年美国《父母》杂志

年度最佳非虚构类图书

年加拿大阅读森林蓝云杉奖

年美国山雀图画书奖

适读年龄:4+

一个被心中热爱驱动的逐梦故事,一段女性冲破藩篱自我证明的历史,记录了第一位研究鲨鱼的女性生物学家——尤金妮亚·克拉克博士的故事。

尤金妮亚从小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一面,对别人来说丑陋又吓人的鲨鱼,她却酷爱到了近乎痴迷的地步。

妈妈非常支持小尤金妮亚,送给她一个大大的水族缸。小尤金妮亚把家变成了水族馆、实验室和动物保护所。

尽管周遭的质疑和非议不断,她还是义无反顾地潜入学习之中,成为该领域最优秀的学生之一。

毕业后潜入广阔的海洋,开启自己的科研事业。

尤金妮亚是世界上第一个训练鲨鱼的科学家。

她以非凡的科研成就,有力抗击了大众对鲨鱼蠢笨而凶残的偏见,成功唤起人们研究和保护鲨鱼的观念。

书的最后,还有的小知识、,丰富小读者对鲨鱼和鲨鱼女士的了解。

这本书,叮当看得特别有共鸣。

许多老读者都知道,叮当也是妥妥的一枚动物爱好者,在他眼中,每种动物都很迷人,有的很聪明、有的很厉害、有的很团结,丰富有趣。

而我,也要以尤金妮亚的母亲为榜样,好好地鼓励叮当呵护他当动物学家的梦想,指不定叮当会成为另一个“恐龙先生”也说不定呢。

04伊丽莎白·布莱克韦尔

《谁说女性不能当医生?》

打破传统观念,决不放弃勇往直前

文:塔尼亚?李?斯通

图:玛乔丽?普赖斯曼

译者:漆仰平 

美国《书单》《科克斯评论》

《学校图书馆期刊》杂志推荐

适读年龄:4+

这本美国第一个女医生伊丽莎白·布莱克韦尔的故事,特别励志。

伊丽莎白生活的19世纪30年代,女性不能当医生。可身患重病的朋友玛丽的一番话,大大激发了她。

她开始认真思考做医生这件事。

下定了决心要做医生的伊丽莎白,开始写信申请医学院。

就算收到了28个“不行”,也没有放弃。

皇天不负有心人,她收到了纽约日内瓦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伊丽莎白不顾周围嘲讽反对的声音,废寝忘食地学习,终于以全班最高分的成绩毕业。

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医生。

书的最后,还补充了伊丽莎白从医学院毕业后的事。

她一生未婚,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投身于推动女性医疗的发展,争取女性平等权益。(开设免费诊所服务贫困妇女儿童、与妹妹一起成立了第一家由女性管理专为女性病人而建的“医院”、创立纽约女子医学院、帮助故乡英国成立伦敦女子医学院。)

伊丽莎白在困境中,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击破性别歧视的铜墙铁壁。

她的勇气与坚韧,不断鼓舞后人,自此,无数女性开始投身医学行业。

当前全美医学院有超过一半的学生是女性,这在伊丽莎白生活的年代是完全不敢想象的。

05珍·古道尔

《观察者》

坚持所爱,心怀天下

文/图:珍妮特?温特

译者:汪小英

《科克斯评论》最佳童书

《书单》杂志编辑推荐奖

适读年龄:4+

小时候就读过珍·古道尔的故事,现在再看,仍然会被打动。

这本书文字描述非常简明,就算是3岁的孩子也能听懂。但内容却丰满到,就连成人,也可以细细思考。珍古道尔从小在英国长大,却一直向往到非洲与动物为伴。后来,她努力打工攒钱,终于如愿踏上非洲的土地。为了观察黑猩猩,她常年生活在森林,生活毫无质量可言。她得过疟疾、睡过山顶,蹲在雨里。这位真正的观察者,做了前人没有做过的事。她的文章,揭开了动物世界许多秘密。再后来,她穿行世界各地,为拯救黑猩猩奔走呼吁。这么多年,一直致力于挽救野生动物和它们的栖息地。作者在后记里这样写:“我想自己还是小女孩的时候,能够读到珍的故事。于是,我为心中的小女孩创作了这本书。”非常幸运,我们能趁孩子还小的时候,给他们读珍的故事。06巴托罗密欧·克里斯多佛利

《生命乐音》

永不止步

推陈出新的创新精神值得敬佩

文:伊丽莎白·鲁斯

图:玛乔丽·普赖斯曼

译者:朱恩伶

纽约公共图书馆最佳童书

美国国家英语教师联合会“OrbisPictus童书奖”

美国青少年图书馆协会精选图书

适读年龄:6+

你了解钢琴它的故事吗?知道钢琴是谁发明的吗?

不了解也没关系,接下来的这本《生命乐音》统统告诉你。

翻开绘本,时钟拨回到17世纪的意大利帕多瓦,十分安静。

乐器制造师巴托罗密欧·克里斯多佛利正在专心地为小键琴调音。

高超的调音本领,引得王子慕名拜访,邀请他到佛罗伦萨的宫廷中,担任要职。

克里斯多佛利并不满意自己的工作成就。他渴望发明创造一种全新的键盘乐器,能同时表达强烈和温柔的情绪。

漫步在佛罗伦萨的街头寻找灵感和材料。

年,克里斯多佛利公开了他的发明,pianoforte。

在意大利语中,piano意为弱音,forte意为强音,正是根据它弱音强音都能弹奏的特色来命名的。(叮当看到这里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我也是这才知道钢琴名字的由来。)

打动我的是,克里斯多佛利并没有自满止步于此,他余生都在改良钢琴的设计。

感谢他的创新精神感谢他的锲而不舍,发明被流传下来不断升级,现代钢琴成为了乐器之王。我们才得以听到到不计其数打动人心的钢琴名曲。

值得一提的是,文字作者伊丽莎白·鲁斯以学院派的历史研究方法和严谨的传记写法,参考引用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重建克里斯多佛利的人生轨迹。

绘者玛乔丽·普赖斯曼,同时也创作了《谁说女性不能当医生?》,在文章前面有介绍,大家可以对比看看画风。

07

路易斯?布莱叶

《改变世界的六个点》

心怀远方,指尖便是世界

文:珍·布莱恩特

图:鲍里斯·库利科夫

译者:刘清彦

年美国图书馆协会施耐德家庭图书奖

入选美国青少年图书馆协会精选图书

年《童书评论》最佳新图画书

适读年龄:5+

我们盲人都受益于路易斯?布莱叶,正如同人类都受益于谷登堡一样。——海伦·凯勒

他是让海伦·凯勒疯狂打call的第一人。

他3岁失明,在15岁时用6个点为看不见世界的人们,打开通往光明的一扇窗。

绘本以第一人称讲述路易斯?布莱叶,一个改变全世界盲人生活的法国男孩的故事。

3岁时,“我”在爸爸的皮革工作室里发生了可怕的意外,尖锐的锥子刺入眼睛。

继发感染后双目失明,“我”的世界一下陷入了黑暗。(小朋友们可千万不能学我,尖锐的物品不能玩!)

幸运的是,家人都在尽力帮助我,让“我”适应生活,不放弃学习。

后来,进入皇家盲人学校,在这里“我”终于“读”到了给盲人的书。

可字母太大了,这样的盲文书籍承载的内容太少,“我”并不满足。

一天,校长教给我们一套特殊的“密码”,靠触摸凸起的点来传递信息。

我,“看到”了盲人阅读和写字的希望。

“我”不断地尝试简化密码,用6个点不同的组合来代表字母和数字。

“我”成功了!

这是第一次,盲人阅读的速度与明眼人一样的迅速。布莱叶发明的盲文,沿用至今,全球的盲人因此受益。

插画家鲍里斯·库利科夫在布莱叶人生几个关键的节点上,用这种一半光明一半黑暗的强烈的对比,成功带领读者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同频情绪。

了解了布莱叶克服重重困难发明盲文的过程,我一再被他旺盛的求知欲、锲而不舍的执着精神所打动。

有缺憾身躯又怎能困住一颗远大的心?

对了,这本书的字号有点小。大人看没问题,孩子自主阅读的话,就一定要控制用眼时长了。

08路易斯·索里亚诺

《驴子图书馆》

守候教育初心,用阅读点亮生命

文/图:珍妮特·温特

译者:马筱凤

美国图书馆协会推荐好书

美国童书联合委员会推荐好书

美国“值得阅读的语言艺术类图书”上榜好书

适读年龄:3+

接下来要介绍的这位主人公也叫路易斯,和发明盲文的路易斯一样,他也为无数的人打开了连接世界的窗,点亮他们心中的梦想。

哥伦比亚丛林里,有位爱书人,路易斯·索里亚诺。

家里的书越来越多。路易斯想出一个好点子,用驴子把书送去遥远的山区,让那里的人也有书可读。

可这一路太不容易了。山路崎岖太阳暴晒,毛驴倔强。半路还有持枪打劫的强盗,危险重重!

克服各种困难,路易斯终于到达村子。

除了送来书,路易斯还给孩子们讲故事,带领孩子们进入书本的世界。

这是一个以行动传递阅读的力量的故事。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路易斯以一己之力将知识的火种传递开去。

就像是最后一页,夜幕之下,蜡烛和灯笼点亮了山区,照亮了前路。

阅读之光,希望之光,让人动容。

查看资料,我了解到更多:路易斯是当地的乡村教师,他的驴子图书馆坚持了40年,有超过7万人因此受惠.

还有人在此影响下走出了深山丛林考上了大学,也带动了其他贫困国家发展起当地的驴子图书馆。

↑曾经打劫路易斯的强盗,也看起了书

而绘本中并未提及路易斯教师的这一重身份,我猜想是作者想把路易斯做这件事的出发点回归到一个更纯粹的层面——纯粹的热爱阅读、纯粹地想与更多的人分享书籍、纯粹地坚持

抛开教师的这重身份,我相信路易斯还是会做同样的选择。

作者珍妮特·温特的名字,在我们这套「名人传记绘本」里,是老面孔了。

她同时著有《和平树》《观察者》《马拉拉伊拜尔》这些优秀绘本。

如民俗画一般的风格,五彩斑斓的色彩展现拉丁美洲热烈的风土。全篇的跨页构图,也更有记录叙事的味道。

09托马斯·杰斐逊

《一座图书馆的诞生》

阅读丈量世界,知识改变命运

文:芭布·罗森斯托克

图:约翰·欧布莱恩

译者:漆仰平

美国青少年图书馆协会选书

美国班克街教育学院年“年度最佳历史类童书”

美国英语教师委员会NCTE奥比斯文学奖推荐图书

适读年龄:5+

这是另一位爱书人的故事。

前面的路易斯做了我万分敬佩的事情,这位杰斐逊则做了我梦寐以求的事——买书自由、藏书过万、建图书馆。

起草《独立宣言》、历任美国总统、两次协建国会图书馆,托马斯·杰斐逊这些成就的背后,是他一生对书本和阅读的痴迷。

杰斐逊从小热爱阅读,如饥似渴。据说,6岁前就读完父亲书房里的每一本书了。

结了婚他依旧读书,孩子也加入了读书的行列。藏书也日益丰富。

博览群书的他,被推举起草《独立宣言》。

在法国出差期间,杰斐逊大量购入书籍。5年内买了本书。

回到家乡10年后,杰斐逊开始了总统生涯。

在职期间,使美国国土面积翻了倍,图书馆藏书增加了3倍!(页面下方补充了相关的历史事件)

年国会图书馆被烧毁,消息传到了杰斐逊的耳边。

他果断地把书分类打包,用10辆马车把卷藏书送往了华盛顿,协助重建。

此后,图书馆藏书规模一再扩大。

书中的不少事物,都以书本的形象出现,杰斐逊爱书的形象更生动立体了。

▲杰斐逊化身“水泥匠”

以书为砖,在构建自己的人生。

▲被烧毁的国会图书馆

是一本厚厚大大的书。

▲书中还穿插了不少这样的引言、补充知识。

杰斐逊这么爱书,让我想起一句古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

他对书本知识报以了巨大的热情,书籍也给了他最大的褒奖,回赠他被阅读推动的壮丽一生。

阅读丈量世界,知识改变命运,我想杰斐逊已经给孩子们做出了极佳的示范。

10

雅努什·科扎克

《孩子们的守护者》

无私的大爱,牺牲奉献的精神

文/图:汤马克·包格奇

译者:徐德荣王超

美国《书单》杂志推荐

适读年龄:6+

嗯,小小承认一下,这是我最近看完后哭得最惨的一本绘本。

波兰著名儿童教育家、作家雅努什·科扎克的传记。

他一生为儿童付出,为孩子奔走,为其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在守护着儿童的尊严,被称为“教育界的辛德勒”。

这本个人建议的适读年龄是至少6岁+。

一来是文字量上确实比较多,二来是故事中的二战、集中营这些历史,对孩子的认知上还是有一定要求的。

科扎克的童年有过短暂的幸福,他幻想自己能骑着白马为祖国的贫困孩子做点什么。

他决心用毕生精力救助儿童,选择了学医。

但他觉得还远远不够,他希望能更好地帮助儿童,又接受了创建孤儿院的邀请。

年孤儿院成立。科扎克不仅为儿童提供良好的生活照顾,还尊重儿童。

孩子们在这里学会了自立,互敬互爱。

孤儿院的成功收到了无数赞美,科扎克更忙了。

百忙中,他还坚持创作了著名的儿童读物《小国王:马特一世执政记》,为孩子们而写,也帮助大人了解孩子。

二战爆发,战争的残酷落到了每个人的头上。科扎克和孩子们被迫离开孤儿院,和其他上千名犹太人挤进了犹太区。

面对逼仄的空间恶劣的环境,科扎克仍在尽力维持日常活动,但孩子们还是越来越瘦弱。

年科扎克和孩子们在灭绝营中死去。

他始终和孩子们在一起,牵着他们的手,给予他们最后的关怀。

当读到这里,我和叮当双眼饱含泪水。

叮当指着画面中的孩子问:“这么小的孩子,也要去集中营吗?”(他知道集中营是个不好的地方。)

我点头。

我感动于科扎克对孩子无私的大爱、为理想甘愿牺牲奉献的精神。

叮当作为孩子则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感悟,幸福不是必然的,无忧无虑的童年来之不易。

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

教育家科扎克用自己的一生,深刻影响全世界儿童的权益。

联合国在科扎克理论的影响下颁布《儿童权利公约》,延续了科扎克的理想。

11海莉?塔布曼

《自由的苹果》

追求自由的勇气

文:葛兰妮蒂·提莉·特纳

图:苏珊·基特

译者:刘清彦

红泥巴读书俱乐部五星推荐图书

适读年龄:4+

最后介绍的这本,是关于一位伟大的女性——海莉?塔布曼(HarrietTubman)。

她是地下铁路最伟大的“车长”,被称为“黑奴的摩西”,引领自己的族人脱离奴役,是人们心目中的女英雄。

生而为奴,还是孩子的海莉也要和爸爸妈妈一样,操持各种农活。

摘苹果是她最喜欢的工作。看着鲜红的苹果,她好想好想咬上一口呀。

可是,生而为奴,她不能。

偷吃苹果的海莉,被主人逮了个正着,皮鞭重重地落在了她身上。

生而为奴,她无法反抗。

只能暗下决心,要重获自由,想吃多少苹果就吃多少。

数年后主人居然要把她卖到南方。忍无可忍的海莉决定要逃跑!

在“地下铁路”组织的帮助下,她一路逃到费城,终于,获得了自由。

勇敢的海莉一次次重返故地,带领家人和族人逃离奴隶生活。

最终在自由的彼岸,种出了满枝的苹果,完成了长久以来的心愿。

共读时,叮当非常惊讶,频频发问:

“为什么海莉不能吃苹果?”

“为什么偷偷尝一口苹果都要被打?”

“什么是奴隶?”

还真是有点考验老母亲了哈,但我还是很惊喜叮当问出了超纲的问题——

通过这本书,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ukef.com/nkly/10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