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小众文化地图藏龙卧虎的蒙帕纳斯
塞纳河将巴黎城一分为二,北边称作右岸(RivDroit),是金融、商业中心;南边称为左岸(RivGauch),是文化中心。 20世纪伊始,“美丽年代”和“疯狂年代”的巴黎万众瞩目,是宇宙的中心,是光之城。大西洋两岸众多等待成名和寻找机会的人纷纷涌入这个文化上的“世外桃源”。 这些初来乍到的文学青年、艺术工作者们大多一穷二白,他们首选房租低廉的区域落脚。 北有蒙马特,南有蒙帕纳斯,慢慢地,这两个名字都以M开头的地区便也随着他们的声名鹊起而为世人所知晓。 拥有红磨坊的蒙马特名气太大,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已经与巴黎的形象融为一体。鲜少有人了解南边的蒙帕纳斯。 其实20年代巴黎的文化心脏已经从北边的蒙马特高地转移到了南边的蒙帕那斯。 “迷惘的一代”、意识流文学、超现实主义、“巴黎画派”……20世纪现代文学和艺术中最伟大的思想和风格都在这里诞生。 海明威、菲兹杰拉德、乔伊斯、庞德、毕加索、米罗、达利、曼·雷、布努埃尔、阿波利奈尔、夏加尔、贾科梅蒂、斯泰因、比奇……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集体聚集在此,引发变革的新思潮。 ??莎士比亚书店ShaksparCo. 蒙帕纳斯究竟隐藏着怎样藏龙卧虎的故事呢? 如果你已经看过了伍迪·艾伦的电影《午夜巴黎》和海明威的作品《流动的盛宴》,那在以下的文字中你会找到更多的共鸣。如果你还未曾看过以上两部作品,你也会在这些文字中获得启发。 01 年最后一个月,22岁的青年海明威与他刚新婚不久的妻子哈德莉从多伦多来到了巴黎,赶上了他们在欧洲的第一个圣诞晚餐。当时海明威低估了巴黎一顿晚餐的价格,身上带的钱不够结账,于是哈德莉尴尬地在饭馆等待海明威回房取钱。 对于还未发迹的文学青年来说,“巴漂”的生活很拮据。为了省钱,海明威常借口说有人请客,花两个钟头在卢森堡公园里散步,略过午饭,回到家里再给哈德莉描述这顿午饭有多么丰盛。 ??卢森堡公园JardinduLuxmbourg 那段巴黎时光,贫穷但快乐,是海明威学习创作成长最快的时期。 其中最使他感到兴奋的事情是每天散步穿过卢森堡公园到位于花园街27号的沙龙里呆上一会儿。吹吹暖气、喝点美酒,与沙龙主人斯泰因小姐探讨探讨写作与书籍,再欣赏几幅名画。 02 格特鲁德·斯泰因小姐是当时侨居在巴黎的美籍犹太裔女作家,提倡先锋派艺术,精通心理学和绘画艺术。 她经济条件很好,为人热情好客,是最早扶持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与艺术的人士之一,在巴黎艺术圈有着非凡的影响力。艺术青年、作家对她的沙龙都趋之若鹜,那里成为了文艺青年的最佳聚会场所,是当时巴黎“流亡者”的“第一沙龙”。 蒙帕纳斯地区也成了波西米亚艺术圈子的据点。 ??蒙帕纳斯街景 “你要么买衣服,要么买画。”斯泰因曾对海明威这样说:“没有钱,谁也不能做到两者兼得。不要讲究你的穿着,也根本不必去管什么时尚,买衣服只求舒适经穿,你就可以把买衣服的钱去买画了。” “可即使我不再买一件衣服,我也不会有足够的钱去买我想要的毕加索的画。”海明威看着斯泰因家墙壁上挂满的毕加索的画作,心有戚戚焉。 那时,毕加索的名声多多少少来自于斯泰因,因为她是最先购买和在她的沙龙里展出他的画作的人。 当她第一次到他的画室的时候,他还是住在蒙马特过着波希米亚生活的穷画家。斯泰因第一次造访就出乎意料地买了法郎的画。毕加索主动要求为她画像,第二年就画出了那幅著名的《格特鲁德·斯坦因》。 斯泰因也为毕加索专门撰写了一部书《论毕加索》来讲述自己与毕加索的交往经历,对其作品的分析及感受。 ??毕加索《格特鲁德·斯坦因》 03 斯泰因还不遗余力地提携帮助有才华的文学青年。她曾霸气十足地宣称:“英国文学创造了19世纪,美国文学创造了20世纪,而我创造了20世纪的美国文学。” 你们都是这样的人。你们这些在大战中服过役的年轻人都是。你们全是迷惘的一代。你们对什么都不尊重,活得醉生梦死…… 她对海明威一句随口的评论,对他本人及后世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影响。她终于定义了这代作家的文学基调:迷惘的一代。 ??丁香园咖啡馆laClosridsLilas 她这番话给了海明威强烈的触动。以西班牙之行为素材,他在丁香园咖啡馆奋笔疾书,用6周时间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Thsunalsoriss)。他也将这句话与《圣经·传道书》上一段可以与之相互阐述的文字一起印到了这本书的扉页上。 一代人过去了,另一代继往开来,大地永远存在。太阳升起,太阳又落下,匆忙赶到它升起的地方。风吹向南方,又转向北方,它不住地旋转,又按它的原路转了回来。江河流入大海,大海仍填不满。江河从哪里流出,又回到了原处。” ——《圣经·传道书》 这部小说的成功与另一位同样年轻有才华的“巴漂”的影响也分不开。只不过,这位“巴漂”已经在巴黎崭露头角,是一颗耀眼的新星了。 他就是《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作者斯科特·菲兹杰拉德。 04 在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出版两星期后,海明威在丁戈酒吧遇见了菲兹杰拉德。 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他们都出生于美国中西部的中产阶级家庭,都有意志坚强的母亲和性格懦弱的父亲,都刚结婚不久,有一个孩子,都在巴黎这个“艺术王国”里进行着文学创作的探索。共同的志趣、相似的经历使他们走到了一起。 ??塞纳河左岸河畔旧书摊 海明威欣赏菲兹的才华,常常与他谈天共饮,分享写作心得,但他对菲兹的妻子泽尔达态度就不那么客气了。 海明威十分痛恨泽尔达,他认为是她的疯狂和奢靡毁掉了菲兹的才华,使他堕落。泽尔达也对海明威看不顺眼,她嫉妒海明威和菲兹异常亲密的关系。 泽尔达出身不凡,是法官的女儿,漂亮也颇有灵气,但生活方式却极尽奢靡,她对菲兹有强烈的占有欲和嫉妒心。菲兹在写作《了不起的盖茨比》时,泽尔达不但自己常去舞会欢闹,还经常搅扰他,拉着他去参加派对连夜同饮。不过万幸的是,最终这部佳作还是得以问世。 ??蒙帕纳斯街景 在读过《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手稿之后,海明威深深被其打动,对这部小说颇为赞赏,之后便萌生了也要写一部长篇小说的想法,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太阳照常升起》。 05 在巴黎的时候,海明威和菲兹常去奥德翁街上的一家书店。那是除了斯泰因的沙龙,这些巴黎年轻有为的才子们最常去聚会的地方。这家书店便是大名鼎鼎的“莎士比亚图书公司”(ShaksparCo.)。 女老板西尔维娅·比奇是个单纯的爱书人,从美国来到巴黎经营这家小书店,初衷就是给文学青年提供一个庇护的温暖之地。书店文学书籍种类齐全、琳琅满目,吸引了众多作家和文学青年前来光顾,成了当时英美作家和艺术家常去聚会的“第二沙龙”。 ??莎士比亚书店ShaksparCo. 比奇慷慨通达,热情好客,海明威认为她是待他最好的人。对经济拮据的文学青年,她经常接受赊账或超期借阅,甚至借钱或出钱资助他们。看书看累了,可以到书店二楼的小床上休息,没有钱也可以靠在书店帮忙借宿。 比奇和她的莎士比亚书店最出名的事,就是出版了詹姆斯·乔伊斯那本被所有主流出版社拒绝的“禁书”——《尤利西斯》。 06 《尤利西斯》最开始在一家美国杂志连载,后在美国和英国遭禁。比奇对现代主义文学有狂热的爱好,她对乔伊斯和当时被认为思想过于先锋而不被大众接受的《尤利西斯》发自内心地欣赏,于是开始筹划出版的事。 这家私营书店先印了本,前本“豪华本”还有作者签名,书店将一部分签名本作为赠书送出时,还被一些人不屑一顾地退了回来。 ??多姆咖啡馆LD?m 但不可否认的是,像《尤利西斯》这样运用新概念和方法创作的小说,在此前未曾出现过,它开创了现代小说的新纪元。后来它被定义为意识流小说。 现代哲学特别是现代心理学在这个时期迅速发展起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在经过艰苦的抗争后终于赢得了国际上的承认。意识流小说正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渗透进文学语言的实际应用。 07 几乎在同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也渗入到了艺术语言中,演化出新的风格,超现实主义风格应运而生。那时,蒙帕纳斯地区是超现实主义的圣地。超现实主义者天天泡在多姆和圆顶咖啡馆中探讨未来。 ??圆顶咖啡馆LaCoupol 曼·雷是颇为出彩的一个。他因其先锋派摄影,尤其是肖像摄影而为世人所知。许多名人都曾出现在他的镜头下,香奈儿最著名的那张侧身照便出自曼·雷之手。 ??曼·雷《香奈儿》 来巴黎之前,曼·雷已经在纽约举起了达达主义的大旗,到巴黎后,他专注研究摄影的特殊技法,发明了许多今天仍然流传不衰的摄影技法,比如实物投影、中途曝光。 他还认识了一众怀有共同理念的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家,达利、米罗、布努埃尔、毕加索……这群人与意识流作家一样,正在努力证明人的潜意识是超乎理性之上的“更为重大的事实”。 ??曼·雷《彩绘的手》,毕加索彩绘 这群才华横溢的“怪胎”,常常在一起创作、交流、“搞事情”。 曼·雷与达利共同拍摄了一组名为“愤怒的双眼”的照片。毕加索为曼·雷拍摄的以“手”特写的作品中绘上图案。 达利和布努埃尔合作拍摄了第一部超现实主义电影《一条安达鲁狗》。这部电影在巴黎上映时,这两个只有二十四五岁的青年,原本以为会遭到嘲笑攻击,布努埃尔当时在口袋里准备了石头,以便被攻击时可以回手反击。却不料,影片大受欢迎,成为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经典。 ??达利曼·雷《愤怒的双眼》20年代蒙帕纳斯的波西米亚艺术圈子热闹非凡,艺术家、模特、时尚咖、作家、各种文艺先锋青年混迹与此,跨界往来频繁,共同实践着未来。 毕加索和香奈儿共同合作了尚?考克多撰写的芭蕾舞剧《蓝色列车》,毕加索为其提供了小幅油画《两名在沙滩上奔跑的女子》作为幕布,香奈儿则为其设计了戏服。 ??毕加索《两名在沙滩上奔跑的女子》 达利曾一度搬到香奈儿的别墅住了很久,并在那里创作了《无尽之谜》。米罗和海明威因为经常去同一个拳击馆练习拳击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生活拮据的海明威,为了帮助困难之中的米罗,曾经凑集了法郎买下了米罗的早期重要作品《农场》。这也是他在巴黎期间收藏的唯一一幅画作。 ??米罗《农场》 40年后,海明威最后一次回到巴黎,依旧住在他年轻时最钟爱的丽兹酒店。不可思议的是,酒店行李员送来了两只十几年前存放在酒店储藏室的箱子。 箱子里,存放着他20年代在巴黎的笔记,上面记录了他初来巴黎那几年在蒙帕纳斯居住时艰难而又快乐的生活。 翻阅这些泛黄的笔记本,重温那段美好的青葱时光,年迈的海明威被年轻的自己所感动,回到古巴瞭望山庄完成了那部著名的《流动的盛宴》,被后世称为巴黎“最好的城市名片”。 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 ——《流动的盛宴》 ??电影《午夜巴黎》海报 50年后,伍迪·艾伦一部《午夜巴黎》又带所有人穿越回20年代的蒙帕纳斯,集体做了一场有关巴黎的浮生若梦。 参加让·考克托的派对,成为斯泰因的座上宾,与毕加索、马蒂斯会面,和海明威、菲茨杰拉德切磋,在咖啡馆里巧遇“超现实主义三人组”达利、布努埃尔、曼·雷…… 如今,蒙帕纳斯仍然活跃着世界各地来此寻访波西米亚生活方式的文艺青年。 ??罗彤咖啡馆laRotond 地铁瓦文站周围的5大咖啡馆依旧络绎不绝; 中心区短短几步之内有多达七八个电影院,让你过足观看先锋电影的瘾; 莎士比亚书店仍常常人满为患,人们买上一本《流动的盛宴》盖上书店的纪念章,便是从巴黎带回的最好的纪念品; ??从蒙帕纳斯大厦眺望巴黎 拔地而起的蒙帕纳斯大厦是眺望巴黎的绝佳地点; 蒙帕纳斯火车站因往来法国布列塔尼省,在附近衍生出多家售卖布列塔尼名产可丽饼的餐厅,形成独具特色的“可丽饼街”; 蒙帕纳斯中心地带还拥有众多有名又平价的法式餐厅,夜生活也相当闻名; ??“克雷蒙家”餐厅ChzClémnt 红衣主教街海明威曾经的住所还挂着纪念他的牌子,上面刻着《流动的盛宴》结尾的一句话: ButthisishowPariswasintharlydayswhnwwrvrypoorandvryhappy. 这就是我们在巴黎的青春岁月,我们最贫穷、最快乐的日子。 ??海明威在巴黎时期租住公寓外的牌子 这就是蒙帕纳斯留给我们的传奇故事。 这里什么都不简单。 巴黎也永远没有个完。 图 网络 往期精彩 再见丨你以为拥有的可能在去的途中,你以为失去的可能在来的路上 古巴探秘丨你以为你以为的古巴就是你以为的么? 古巴掠影丨Mojito和他的男人 世界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改变了你 如果觉得有帮助,就请给我鼓励^^ 彩虹九九赞赏 人赞赏 人喜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ukef.com/nktq/2003.html
- 上一篇文章: 各乡镇场未来24小时天气预报
- 下一篇文章: 认知症护理经验卧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