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飞到巴黎,再从欧洲大陆起飞,越过波涛汹涌的北大西洋,只有经历一番极度漫长的飞行,我们才能到达这个位于北极圈的孤岛——冰岛。

凯夫拉维克是冰岛西南部的重镇,也是国外飞机进入冰岛的唯一通道。对于我们来说,冰岛的圆梦之旅首先会在这里落地,然后再从这里起航。

这是超过二十个小时的飞行啊,飞机终于在阳光洒满滨海的下午飞抵凯夫拉维克国际机场。一路上算着赚了多少时间、心里又不断嘀咕着冰岛怎么还没到的我,在看到这些奇奇怪怪的文字以及硕大的NORTH66°广告牌之后,一颗石头终于落地——

冰岛,我到了!

冰岛,位于大西洋和北冰洋的交汇处,北欧五国之一,远离欧洲大陆,长期与世隔绝。记得在一个纪录片中看到,冰岛完全是靠北大西洋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温泉众多,地热丰富,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陆地之一。

冰岛国土面积10.3万平方公里,大约是四川面积的五分之一,但人口仅为32万人,人口密度为欧洲最低。

但就是这个只有三十多万人口的国家,却有着令当今世界格外羡慕的社会福利制度和惊人的社会生产能力。年,冰岛的人均GDP超过6万美元,这一数字超过美国,高居世界前列。

冰岛的地热资源不但极为丰富,而且利用技术独步全球,全国的地热能只开发了可利用总量的3%,就已经达到了社会总需求的5倍。因为北大西洋得天独厚的渔业条件,冰岛的人均捕鱼量也长期位居世界第一。

可能很多人对于冰岛的印象还停留在金融危机国家破产的那条新闻上,确实如此,年的金融危机对冰岛冲击很大,导致当时的冰岛克朗急剧贬值,使以欧元计算的GDP急剧下跌达三分之二,同时冰岛的负债也急剧上升,并成为世界银行第一个发放贷款的发达国家。虽然冰岛这样的小国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不足,但他调整的速度也是非常惊人的,经过短短几年的努力,冰岛已经快速完成转型,经济逐步恢复到了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在冰岛经济快速恢复的进程中,其旅游业的迅速崛起功不可没。纯净而又原始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环境,使得冰岛在近年来成为了全球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相对来说,冰岛是个缺乏色彩的国度,这里有太多的白雪,太多黑色的火山,却从来不缺漂亮的照片。特殊的地质地貌,再加上高纬度地区所拥有的光影条件,使得在冰岛拍照变得极为简单。在这里,旅行者随便用手机拍几张照片,发至朋友圈,就能杀出假期摄影大赛的重重包围,引来一阵疯狂点赞。

当然,在赞叹照片中异国风光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一个事实——

冰岛真的很美!

行走雷克雅未克

极夜未至,十月初的冰岛昼夜各半。这是傍晚7点时分蓝湖日落的景象,在黄昏光线的照耀下,满眼的蓝色和遍地的熔岩苔藓分外让人开眼。

蓝湖(Lagoon)是冰岛最负盛名的温泉,以巨大的规模和富矽的蓝色池水而闻名于世。温泉通过地底的熔岩时被加热,蒸汽首先被用于发电,温度降下来的“废水”则被用作供应温泉。

从蓝湖驱车只要20公里就到雷克雅未克了。第一天入住已是傍晚时分,朔风阵阵,从温带刚刚过来的我们,一打开车门就立马明白了冲锋衣的意义。但踏进酒店大门暖气扑面而来的暖气,再加上前台几位小哥热情洋溢的笑容,外面磨人的寒意瞬间被驱散。

雷克雅未克,跟书上写的一样,寒冷但充满温馨。

维京人爱酒世界闻名,如今的冰岛自然也不会忘记这么美好的“习俗”,全国酒文化盛行。一路走过,我们看见的每家酒店几乎都有这样一个鲜艳而又丰盛的吧台。

雷克雅未克(Reykjavik)是冰岛共和国的首都和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北的首都,城市道路发达,环境极为整洁,因空气清新且无煤烟困扰,被称为“无烟城市”。与其他城市相比,雷克雅未克简直可以用“安静”来形容——商店没有喇叭的喧闹,街头没有艺人的吆喝,甚至连摆摊的商贩也没有。

这可是个国际都市啊,它怎么就会像贝加尔湖畔的村庄一样安静呢?

哈尔格林姆斯教堂((Hallgrímskirkja)位于雷克雅未克市中心的山丘上,以冰岛著名文学家哈尔格林姆斯的名字而命名,纪念他对冰岛文学的巨大贡献。

教堂建于年,设计新颖,为管风琴结构,是雷克雅未克标志性建筑,游客也大都喜欢叫他正态分布教堂。大教堂外安装了一排3D投影技术的灯管,在教堂的正面实现了幻彩光影的效果,使传统肃穆的教堂建筑充满了现代气息。

教堂门口又是这么密密麻麻一排天书,独特、怪异而又有趣的写法特别符合冰岛人文特质。教堂内部是简洁的线条结构,并没有复杂的壁画和雕塑,比起巴黎富丽奢华的天主教教堂,哈尔格林姆斯教堂显得极为内敛。

西欧城市的美自然毋庸置疑,但恰恰因为美得过于浓烈,呆久了则难免让人视觉疲劳。相比之下,北欧的建筑要简洁许多。在崇尚简约实用的当下,北欧风无疑是一股清流,非常符合现代中国人的审美和生活习惯,并迅速成为了最近几年建筑和家装界的新宠。在雷克雅未克的街头走一走,就能更为贴切地体会到北欧设计的独特魅力。

除了典型的北欧尖顶房子、充满艺术气息的商店、空旷干净的小巷之外,雷市还有一种无与伦比的氛围——安全感。冰岛的犯罪率是出了名的低,公民受教育程度又很高,以至于我们几乎没有看到游客在冰岛遭遇偷盗抢劫之类的新闻。

先进的教育体系、优越的福利制度、出众的国民素质、极低的基尼系数……当这些人世间最美好的词语都由冰岛来占据时,作为东方的来客,除了羡慕嫉妒之外,静静地欣赏和体会才是最要紧的事。

雷市的街头到处弥漫着维京海盗文化,他们似乎对自己国家的海盗历史丝毫也不忌讳,反倒是以一种更加张扬的方式来呈现,街边的商店里摆满了精美的卡通海盗玩具。

在冰岛是没法谈性价比的,如果一定一定要选个工艺品带回家,我的选择必然是Puffin。

海鹦鹉(Puffin),冰岛国鸟,号称北欧第一萌物,深受各地人民的喜爱。

哈帕音乐厅是冰岛著名的国家级建筑,灵感来自于冰岛的风景和极光,闪闪发亮的外观映射着天空、海洋、城市和丰富的生活。玻璃幕墙对于“黄田坝居民”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但区别在于,哈帕音乐厅的墙面玻璃是彩色的,在太阳下或明或暗,色彩斑斓,犹如极光般变幻莫测。走进内部,透过几何形状玻璃洒进来的阳光又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光影游戏。

斯奈山半岛——充满奇遇的世界

斯奈山半岛(Snaefellsnes)位于冰岛西部,景色美丽多变,地质地貌复杂多样,被称为冰岛的缩影。随着冰岛成为世界热门旅行地,年CNN旅行频道将冰岛西部的斯奈山地区评为全球必去的17个目的地之一。

我们的冰岛野外之旅也是从斯奈山国家公园开始,在这里纵车驰骋、静心呼吸,目的就是来感受全欧洲最空旷之地的孤独和遗世之美。

对于摄影爱好者,草帽山也一定不会陌生,不少冰岛大片就在此拍摄。尤其冬季,拥有星空和北极光的草帽山,绝对是许多摄影爱好者穷尽毕生所求的极佳拍摄地。该地区的斯奈菲尔火山赫赫有名,在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笔下,这里是前往地心世界的通道。《白日梦想家》也是在冰岛西部地区取景,有很多来到冰岛的游客,正是中了电影中风光片段的“毒”。

草帽山(Kirkjufell)位于格伦达菲厄泽镇附近,因为外形很像个草帽,所以中国人大多叫它“草帽山”。

经过一个风雨交加、毫无所获的夜晚,第二天一早居然风和日丽,草帽山像极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在日出不断变化的光线中缓慢展开。

瀑布和山丘,水面和倒影,草帽山一年四季都是出片之地,相比之下,这里的秋天色彩会更加丰盈,画面则更为柔美。

沿着斯奈山半岛的环岛公路继续走,人类的活动痕迹开始越来越少,而自然的力量越发让人吃惊。广袤的火山熔岩地貌和绿色的苔藓让这里显得格外苍凉壮阔,极具异星末世之感。

看到这么多苔藓固然兴奋,但随着一路的行车,满眼的青绿色开始慢慢有点视觉疲劳,有时候,成片的抹茶绿中夹杂着一些红色,画面顿时不再显得那么冷峻无情了。未经考证,这个红色的苔藓应该就是冰岛有名的熔岩苔藓。

来了这么远,必然会经历许多人生第一次,比如人生中第一次观野生海豹。

几张逆光远景,既不清楚,也不艺术,但是欢呼声也是必须的,欢呼是东方的来客对北大西洋海豹最起码的“尊重”。

从图片来看,我们的热情明显被海豹们无视了,那些好吃懒做的海豹们远远地晒着太阳,也许偶尔会下水游动,但似乎对我们靠岸合影的项目并不感兴趣。

途中遇见的这两座山我给他们取名为“兄弟石”,它们面朝大海、背靠苔原,饱经风雨洗礼,颇具风骨。

黑色、绿色及深蓝色组成的海岸线非常有型,站在岸边的高地,可以清楚地看到暴戾的北大西洋是如何不断地摧残着这块陆地的,然后也会很快明白,冰岛海边的危险系数要远远高过其他海滩。在冰岛的海边走动,一定要注意安全。

“黄金圈”里看黄金

离开斯奈山半岛前往“黄金圈”的路上,画风开始慢慢变了,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加,路边的苔原少了,树木的密集程度也显著增加。

冰岛是一个少树的国家。世界上没有树的地方很多,但是人们不会对青藏高原或者撒哈拉沙漠没树感到好奇。冰岛则不同,这里气温不算太低,降水充沛,照理说应该适合树的生长。

资料显示,冰岛以前是有树的。历史上冰岛的森林覆盖率还曾一度高达25%。多年前,来自挪威的第一批上岛的维京人欣喜地发现,这里和挪威南部很像,到处绿树成荫,土壤肥沃,于是他们按照挪威农民惯常的做法,把大片大片的桦树林伐掉,开辟成了农田和牧场。他们还从欧洲引进了牛、猪、山羊、绵羊和马等牲畜,并采取放养的方式,任由它们自己上山寻找食物。冰岛上几乎没有任何野生动物,因此家畜们没有竞争对手,繁殖的速度很快。可惜这样的好日子只持续了年就到头了。移民们惊讶地发现,原本覆盖着一层厚厚土壤的高地,逐渐变成了坚硬的沙石地,不但不长树,连草都没了。靠近海边的低地虽然尚存一层土壤,但质量下降,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收成。

据考察,在维京人上岛后的头50年里,冰岛将近80%的原始森林被人为砍伐,新移民们放养的猪和山羊不但啃光了野草,也把小树苗都吃掉了,即使侥幸活下来的树苗,因为生长速度缓慢,根本来不及补充。作为惩罚,在没有学会利用地热的年代里,没有树木的冰岛人从此度过了长达千年的艰辛生活。

作为教训,近代冰岛人树立了极强的保护环境的决心。年来,冰岛人一直在努力努力再努力,栽树栽树再栽树,顽强地改造着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

曾经的冰岛人并未给树木留一点位置,如今他们则会为了树木而拒绝改变,处处体现着对每棵树的妥协和尊重。如今我们在黄金圈看到的这些高大林木,都是近代以来冰岛人亲手栽种的。

冰岛遍布温泉,这处大间歇泉是冰岛最著名的温泉之一,每隔几分钟就会喷发一次,最受游客喜爱。

这天早上的冰岛应该显示出了它本来的面貌,习惯性的大风夹杂着逼人的寒气,逼迫着人们赶紧包裹严实、全副武装。但是不惧寒冷的游客从来络绎不绝,因为大家都想亲眼见证这股喷泉所带来的自然之力吧。

毫无疑问,在体感温度可能超过零下十度的气温下,几分钟的等待也会变得非常漫长,而且整个喷发过程只有短短几秒。但这恰恰也是间歇泉的魅力所在——间歇泉在喷发瞬间会形成晶莹剔透的水泡,然后再在众人的欢呼声中迅速喷涌,形成十几米高的巨大水柱,然后瞬间又重新归于平静,这一过程,正是大自然的奇妙和力量之美的充分展示。

等待固然漫长,但美好的风景值得等待。

荚状云?荚状云又名飞碟云,常被误认为外星飞船或不明飞行物(UFO)。在国内,这种云极为罕见,大概只有在西部的极高山才可以看到,但在气候多变的冰岛,这种云显然是家常便饭。

如果你喜欢自驾,就一定会更加迷恋冰岛。环岛而建1号公路,将冰岛最精华的景色都串联了起来。顺着这条公路走下去,就能把冰岛的火山、冰川、草地、沙滩、苔原、峡湾通通看一遍,更何况路况良好、车辆稀少。

超大轮胎的改装车在冰岛是行走内陆地区的主要交通工具,冰岛除了环岛的1号公路路况较好,其广大的内陆地区仍然缺乏公路,若要深入内陆,则必然需要专门的汽车。

提及内陆的交通工具,我们自然不能忘记独特的冰岛马。这种短腿的小型马是世界上保持最纯洁血统的马种,大约在1年前由北欧运到冰岛,千年以来不曾跟其它品种有过杂交。它们的体型虽小,但力量惊人,而且不畏严寒,擅长长途跋涉,深受冰岛人民的喜爱。

极光——北极圈的特殊礼物

冰岛全境可见极光,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在十一期间选择北欧的行程,极光可谓重中之重。为了迎接这必然激动人心的盛景,对于极光拍摄的要素我早已反复阅读,再于内心中进行千万次构图、认真想象着布置前景后期,以期运筹帷幄,确保万无一失。

可是现实就是,即便在观测极光最为便利的冰岛,以及在极光指数预报均为3级的天气下,我们人生中的第一次极光之夜仍连续受挫——第一夜在雷克雅未克光污染无法观测,第二夜斯奈山雨夜折戟……再加上国庆时节满月的干扰,极光计划总是让人满怀期待但又忧心忡忡。

还好!这里究竟是冰岛!

晚上8点的天还未黑透,9点10点黑夜才至。在冰岛的头几天里,眼睛比车轮还忙,这又是辛苦运转的一个整天,天一黑就想找到酒店赶紧睡下。

车里昏昏沉沉,鸦雀无声,但是“快看极光!”--率先发现极光的一声大喊打破了一切困乏,大家回头一看,这不就是日思夜想中那条横在天际的绿色丝带吗?

“快!快!前面停车!”随着车内的一阵手忙脚乱,众人已顾不上别的,相机、三脚架、手机在一阵忙乱中纷纷拿出,不到一分钟的时间,空气中连说话的声音都没了,只留下黑夜里相机快门在咔嚓作响。

我们的极光是在满满的期望中几度沉浮,最终没想到竟然是这样一场匆匆忙忙的相遇。

至于拍行程前拍摄极光的那些要领和口诀,我可能真的就在下车的那一瞬间全忘了,因为我连相机包丢在这个地方直到2小时后才想起来去寻找。

但,极光可是大事!

维克黑沙滩

冰岛的黑沙滩很多,其中以维克镇(Vik)黑沙滩最为出名,因为这里不光能感受到黑色海岸线独特魅力,亦能近距离看到大西洋的惊涛骇浪。

这是著名的风琴岩峭壁,在陡峭的岩壁上,悬竖着一条条仿佛被人为雕刻过的柱体,它们没有怪石崚峋那矫揉造作般的姿态,更多的只是厚重的色彩和天然的形态。这种独特的构造在火山地区往往比较多见,火山喷发时,炽热的岩浆遇到冷水即迅速凝结成柱状,随即形成了柱状岩石奇观,在大自然的精心雕刻下,悬崖峭壁间竖立起了一根根整齐、有序排列的柱体,乍一看上去与雷克雅未克大教堂有相似之处,所以也被称为风琴岩峭壁。

北大西洋风高浪急,有些看似并不起眼的波澜里也暗藏着凶险。就在这片黑沙滩上,被海浪吞走的生命不在少数。

镇子教堂旁边的这处高地是俯瞰维克镇的绝佳位置,这种尖顶的教堂是典型的北欧教堂。冰岛人大多信仰基督教路德派。

另一边的迪霍拉里海岬则是俯瞰黑沙滩的绝佳地点,车辆也可直接开到海岬的平顶山高地。

冰岛一年天刮风下雨,遇见风和日丽的天气堪称幸运。这是又一个明媚又相对温柔的傍晚,在阳光下,平时冷酷惯了的黑沙滩竟然给人温和细腻的感觉。

遍布瀑布的国度

冰岛行,必然少不了瀑布。

一股股奔腾不息的洪流配合抹茶绿的苔藓,再加上大风的拨弄,使得冰岛的瀑布别具一格,再加上瀑布的密集性和多样性,这样的旅行实在是不可多得。

首先是著名的黄金瀑布(Gullfoss),水流量巨大,在最寒冷的冬天也不会停歇。

塞里雅兰瀑布(selijalanfoss)是我们行前敲了黑板画了重点的项目,因为瀑布后面有个洞并且可以从旁边徒步到达,在很多摄影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一幅类似“花果山水帘洞”一样的美丽画面。

由于可接近性强且游客众多,自冰岛旅游大热以来,关于塞里雅兰的照片层出不穷,似乎已经没有太多新意。毕竟对于摄影来说,一处风景的大红大紫即意味着它的消失,但对于旅行,大家必去的地方,我们自然也不能错过。

再说这冰岛的风,想必是北大西洋暖流在到达北极圈时,冷暖交汇,造成了冰岛风大、天气多变的气候特点。至于大风天的坏处我自然不必多说,这好处我是切切实实领会到了,就在这大风天里,塞里雅兰瀑布竟然不会直线下落了!水流在狂风中迅速雾化,或者向上,或者旋转,或者随风四处游荡,总之就不会心甘情愿地下坠了,加上大晴天的阳光照耀,塞利亚兰前方彩虹不断,惊喜连连!短短一个多小时时间里,彩虹不断地出现,甚至出现了双彩虹!

斯科加瀑布(Skogafoss),是冰岛落差最大的瀑布,从高点到地面超过米,巨大的落差使瀑布下方产生巨大水雾,如果没有充足的防水措施,最好不要靠的太近,但是在远处看,湍急的水流和大规模的水雾又能让整个瀑布显得极为梦幻朦胧,极具观赏性。

冰岛的山

相比中国西部的山,冰岛的山显然不能用险峻来形容。冰岛最高峰是华纳达尔斯赫努克火山,海拔为米。这样的高度,与其叫它高峰,还不如叫做高点,在四川,过了二郎山隧道,脚下的土地起步海拔都超过米了。

我当然不是以中国的山来藐视这里山山水水,一地一俗,绝不可以用自己的标准来厚此而薄彼。

那么,放下高度的山还怎么看呢?冰岛的山自然有它们独特的魅力,以黑色火山岩打底,绿色苔藓覆盖,外以云雾、极光装扮,再加上北大西洋海浪和北极圈狂风的雕刻,冰岛的山显得极其怪异且特立独行,气质非常。

平顶山是冰岛山体的主要特点,火山熔岩形成的山体并不是那么稳固,在风雨的作用下,顶部的棱角被磨平,山体又出现了一道一道整齐的条纹。

除了前面的草帽山,威斯特拉洪(Vastrahorn)是冰岛的又一大网红山,因为外形怪异,而且光影条件独特,所以常年成为各类旅游杂志和摄影赛事的宠儿。又因为它外形极像蝙蝠,所以有些嫌它名字太绕口的中国游客干脆称之为“蝙蝠山”。还有“黑沙枯草“怪山,明调暗调皆相宜。

瓦特纳冰川——大自然的艺术基地

瓦特纳冰川国家公园由占据了整个国家11%的面积,是欧洲最大的冰川,也是世界第三大冰川。

从维克镇出发沿着一号公路走,很快就能到达瓦特纳冰川景区。

肃穆而寂静的冰川极具科幻感,近年来,冰岛的冰川已成为科幻大片必争之地,《冰与火之歌》《权利的游戏》,以及《星际穿越》等电影都曾在这里取景。

我们老远就看到的这个冰川应该就是米达尔斯冰川(Myrdalsj?kull)。米达尔斯冰川下还埋有卡特拉(Katla)火山,相当活跃。自从上次爆发后,卡特拉已经沉静了相当一段时期,现如今早就过了第二个喷发周期。瓦特纳冰川每天都有直升机紧紧盯着,以密切观察火山活动。

冰川群庞大而广袤,有着一种震撼众生的美。

杰古沙龙冰河湖,冰岛语,J?kulsárlón,看这名词都怪怪的,用怪冰嶙峋、冰峰耸立、寒气逼人这几个词形容它再合适不过了。

冰河湖是瓦特纳冰川的附庸,冰块从瓦特纳冰川冰舌顺势而下,形成了冰川熔湖。乘坐两栖船穿梭于湖形态各异的巨型浮冰之间,可以尽情享受由深邃湖水和冰川蓝冰共同营造起来的奇幻世界。

爱拍照的姑娘肯定不会错过这样绝妙的背景▼

就这样天寒地冻的地方,居然还有人穿着短裤跑步,是不是这样跑步才算是冰岛的时尚,我们不得而知。

冰湖自己打通了通往北大西洋的河道,巨大的冰块通过河道直奔大西洋。这些冰块自从脱离了冰川的庇护之后,命运可谓千差万别,有的哪里也不愿意去,就在冰河湖静静等待生命终结;有的飘飘荡荡融入大海,从水中来最终回到水中去;还有一小部分“幸运儿”经过海水的冲刷之后再搁浅到岸边,形成了“钻石”,随后受到人类的万般宠爱,这片集中了冰川冰的沙滩也被人们戏称为钻石沙滩。

阴天的冰岛充满了孤独忧郁的氛围,苔原是这样,钻石沙滩更是这样。

我非常喜欢黑白照片下的冰块,冰体里那些或明或暗的细节,在黑白条件下可以更清晰的显示出来。

靠山吃山,靠渔吃鱼

也不知道什么缘故,有一些人对冰岛的传统饮食嗤之以鼻。因为来这里的机会实在不多,我们也不想踩了“地雷”影响到整个旅行,对于有些出了名的“恶”味,我们是完全拒绝尝试的。但是不管怎么样,来到北大西洋,鱼一定是要吃的!

冰岛拥有得天独厚的渔业资源,因为出众的自然条件,再加上周边水域具有清澈、无污染、温度适中及水中自然生物营养丰富等特点,这里的鱼、虾、及贝类资源相当丰富,而且质量上乘,其中大西洋鲑鱼和霍芬镇的龙虾最为出名。来到此地,海味必须一试,除了餐馆里精心烹饪、种类繁多的鱼类,超市里随处售卖的各类加工好的三文鱼也非常值得一吃。

当然,冰岛整体物价非常高昂,我们在行程中一直尽量避免在正式的餐馆就餐,仅有的两次饕餮,便成了这次旅途中最为难忘的美味,叫人倍加珍惜,想念至今。

冰岛家有冰岛人

旅行选择民宿往往有喜有忧,喜是可以更加贴近当地人的生活,忧的是可能相应的服务设施很难合意,但名叫白宫(TheWhiteHouse)的这家充满北欧风的民宿真是让我们各个举手点赞。作为客栈,它干净整洁,早餐丰盛,其他酒店有的它都有;作为主人自己的家,它艺术氛围浓厚,充满了舒心和温暖。

实在喜欢,每一处都喜欢,早上起来我把各个角落拍了个遍。

布置完客人的早餐,忙了一大早的两口子总算可以停下来享受属于自己的时间了,外表强悍的维京大汉开始给女儿辅导功课,母亲则在一旁织着毛衣看着书。这是相当温馨的一刻,我幸运地用相机记录了下来。

离别冰岛

飞离冰岛之前,我们安排在凯夫拉维克镇歇脚,但这片惊人的火烧云显然是让我们没法静静坐着了。

傍晚的凯夫拉维克镇空旷而又安静。除了偶尔过来几辆汽车,大街上的行人实属罕见。行走在这样的大街上,静静体会着当地人的生活,实在是一件舒坦的事情。

从南边到北边穿过,我们看到镇子里的家家户户大致相似,一间尖顶房子、一个院子、一辆汽车再加一辆房车,这应该就是他们普通家庭的标准配置。

在这里,我们不会轻易看到多么奢华的配置,因为均衡的社会分配制度就决定了不会有太大的贫富差距,事实也的确如此。房间不大,但是温暖;汽车不贵,但是够用,这不就是我们许多普通人穷尽一生所追求的生活吗?

离开之际,再次看到凯夫拉维克机场这座雕塑,也许多少明白了它的意义——建立在荒芜之上的冰岛,在经过数代人的艰苦努力之后,如今破壳而出,迎来了一番新的天地。

来到冰岛,被这里的自然风光征服,一路走过,又被这里的文化所深深吸引,对于冰岛,我一直毫不吝惜赞美之词。通常情况下,他乡的游客对异国的风景会很自然地感到新奇、羡慕甚至不乏一些言过其实的赞美。再试想一下,就在冰岛这个人口稀少的地方,如果呆久了,真实的感受又会是什么样呢?我明白这个道理,当然也在不断思考究竟该如何评价冰岛。

也许时间久了,我也不太能记清冰岛旅行的真实感受了。如果需要全面客观评价这里,我想最好的答案就是,再去一次。

文图/徐申俊

本期编辑/彭文晶

(年第52期,总第期)

赞赏

长按







































白癜风要多久能治好
北京市治疗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ukef.com/nktq/2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