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9日

说起来真是激动人心,2月29日来了,中文里,闰的本义是“余数”。是不是感觉今天自己白赚了一天~(就是这么盲目乐观)

那么,为什么把“多”出来的这一天放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2月呢?友情提示:以下是段子!普遍流传的段子是这样的:恺撒大帝主持制订历法时,按照当时罗马习俗,2月份是处决死囚的月份,人们认为这个月份不吉利,日子应该短些,于是2月份安排29天。后来奥古斯都做了罗马皇帝,他发现前任恺撒的出生月份7月是大月,而自己的出生月份8月竟是小月,太伤自尊了!于是下令把8月份也改为大月,同时把下半年的双月都改成大月,9、11两个月则改为小月,又少了的一天仍从2月份中扣掉。因此平年2月份只有28天。然而,这真的只是个段子啊,而且流传了很久。要讲清楚这个事儿,得从公元前8世纪中叶罗马建城说起。摸着我的良心说,真的老复杂了…………首先,古罗马人其实是把“多”出来的这一天放在了最后一个月,而不是第二个月。不骗你,咱们说的二月才是古罗马历法的最后一个月!绕不绕?绕,那就对了……公元前年,罗马建城后采用的罗慕路斯历开始引入太阳历。罗慕路斯历只有10个月(6个月30日及4个月31日),以春分所在的Martius为第一个月、December为第十个月,每个月有的30天有的31天。这10个月分别名字如下MartiusAprilisMaiusIuniusQuintilisSextilisSeptemberOctoberNovemberDecember

最后的6个字是表示5至10的拉丁文。

有点儿眼熟?眼熟,那就对了……是的,这就是为什么oct明明是8的字头,但october却是10月。因为人家以前明明是排名老八的!其它的月份错位也是如此。咱们算个数哈,按这时的历法数下来,每年只有天,与一回归年.天相差约61.25天。咋整?罗马人心也是够大,这些每年剩下的日子仍然照过不误,只是没有名字,也不分配给任何月份……这没名没分的日子,一枚大写加粗红色的囧~然后,到公元前年,第二任国王努马庞佩琉斯改革历法,把原先30天的月份改为29天。再把每年年末剩下的日子编为Ianuarius和Februarius两个月,一个29天、一个28天,合计每年天。至此,请先记住这个下文一直会出现的原则罗马人认为奇数吉利,偶数不吉利。现在的问题是,新加出来的Ianuarius和Februarius两个月具体安插在哪儿好呢?史料记载,努马的历法是把Ianuarius放在Martius之前作为一年的开头,Februarius放在December之后作为一年的结尾。此处有伏笔~12个月份排序如下:lanuarius、Martius、Aprilis、Maius、Iunius、Quintilis、Sextilis、September、October、November、December、Februarius因为是奇数,所以12个月中一定会有一个月是偶数天,倒霉的最后一个月Februarius就这样中奖了。尽管2月是偶数天吧,但罗马人还把这个月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为23天,一部分为5天,都是奇数……所以,2月23日也就成了是“界神节”,被看作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这一天人们会供奉界神特耳米努斯。特耳米努斯罗马神话中的神。一般认为界神是大神朱庇特的一个化身。你要是还没晕菜,仔细看上面的“伏笔图”就会发现,以我们的常识去猜测。Ianuarius≈JanuaryFebuarius≈February那它俩是不是排反了?如果意识到了,说明你真是聪慧呢!

这事儿到了大概在公元前年的时候,“十人委员会”把这个事儿解决了,他们把Feb挪到了Jan和Mar之间。(就是搞出著名的罗马十二铜表法的那个组织)

英文十二个月的名字就这么来的

1月(January)来源于古罗马的双面神杰纳斯Janus2月(February)来源于古罗马的斋戒月Februus3月(March)来源于古罗马战神玛尔斯Mars4月(April)来源于拉丁文单词aperire,表示“开”,意味着万物在春天开始生长5月(May)源自罗马神话丰收繁殖女神迈亚Maia6月(June)来源于古罗马神话中的神后朱诺Juno7月(July)来源于古罗马的统治者儒略·恺撒Julius·Caesar,因为恺撒是这月出生的,经元老院一致通过,将此月改为恺撒的名字“儒略”。

8月原名Sextilis后改August。原名是“第六”的意思,因为后来独裁者屋大维是生于此月,元老院将此月改为他的称号“奥古斯都”,原来应排为小月,从二月中抽出一天补上,变为大月,将后面的月份重新排大小月。

9月(September)源自拉丁语Septem,意为第七个(月)10月(October)来源于拉丁语Octo,意思为第八个(月)11月(November)源自拉丁语novem,意思是第九个(月)12月(December)源自拉丁语decem,意思是第十个(月)

接下来,还有个问题,每年天与回归年的年之间十天的差距,咋整?于是,努马历又引入了一个闰月,放在二月的两部分之间,并把二月最后的那五天也算作闰月的一部分。闰月放在2月23日或24日之后,有22天,加上那最后五天则一共是27天。这样闰年一共有或天。到这为止,对于二月为何成为了“接盘侠”,已经很有眉目了。然而,努马历的置闰法简直一片chaos啊!全凭大祭司手动管理,任性!有时候很没道理,甚至还会变成政治纷争的筹码。直到公元前45年终于等到你!恺撒大帝的儒略历!(前面说到了凯撒大帝的名字叫儒略Julius,英文7月也是来源于此)

儒略历以回归年为基本单位,是一部纯粹的阳历。它将全年分设为12个月,单数月是大月,长31日,双月是小月,长为30日,只有2月平年是29日,闰年30日。每年设日,每四年一闰,闰年日,每年平均长度是.25日。

这次的历法废除了闰月,取而代之,每四年在二月的28天基础上增加一个闰日。同时儒略历其他月份的天数也已经与现行的公历相同了。

为什么偏偏是2月?据说因为2月是罗马对死刑犯行刑的月份,凯撒大帝认为不吉利的天数少一点为好。

能看到这儿,真是辛苦您了!你以为就这样完了吗?

到了公元年,日历上的日期落后“实际时间”将近10天。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PopeGregoryXIII)看不下去了,在意大利医生、天文学家、哲学家里利乌斯与克拉维等人的帮助下实行历法改革,这就是格里高利历。他下令:把年10月4日(星期四)的第二天定为10月15日(星期五),人为地“抹去”10天,让日历“赶上”实际的日期。于是,从公元年以来积累的老账一笔勾销了!年10月5日至10月14日在历史上也从未出现过!

真是任性啊!

那么,如何判断闰年?

年份数能被4整除就一定是闰年吗?小学老师就是教我用这个办法来判断闰年的。然而,直到我发现年、年、年、年都不是闰年啊……虽然今生算是一个也碰不上了。回炉重新学习去!人们习惯上把公历俗称“阳历”。也就是前面说的格里高利历,它的历年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的回归年;而历月由人为安排分为12个月。一回归年的长度是.天,因历年必须取其整数,所以公历平年是天。这样每个平年会多出0.天,个平年就多出96.88天,接近97天。怎么办?唯一办法是在每年中设置97个闰日,把它分散到一些年份中,这样逢闰的年份便有天。

按照每四年一个闰年计算,平均每年就要多算出0.天,经过四百年就会多出大约3天来,因此,每四百年中要减少三个闰年。

历法规定:凡公元纪年数能被4整除的年份为闰年,增加一个闰日;而逢整百的世纪年则必须能被整除的才是闰年。这样每年就刚巧有97个闰日啦。所以闰年的计算,归结起来就是通常说的:“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能被4整除,闰年!年能被整除,闰年!以后的年、年、年不能被整除就都不是闰年,要到2年才是闰年。想清楚明了地算明白个日子也是前人费了牛劲一把一把摸索出来的,看日历的时候请珍惜啊~

白赚一天,你是不是也等不及了?

说到这个格里高利历,虽然我们现在都用它,其实中国古代也有相当厉害的天文历法牛人,祖冲之和郭守敬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们也计算出了相当精确的回归年长度。为了纪念他们的杰出成就,我国分别于年和年发行了中国杰出历史人物系列之祖冲之,郭守敬纪念银币。

祖冲之(-),字文远。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即在3.和3.之间,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直到16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才打破了这一纪录。由他撰写的《大明历》是当时最科学最进步的历法,对后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法。其主要著作有《安边论》《缀术》《述异记》《历议》等。

祖冲之创制的“大明历”亦称“甲子元历”,(“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号)。“大明历”采用的朔望月长度为29.日,这和利用现代天文手段测得的朔望月长度相差不到一秒钟。在“大明历”中,祖冲之提出了在年插入个闰月的新闰周。根据新的闰周和朔望月长度,可以求出“大明历”的回归年长度是.日,与现代测得回归年长度仅差万分之六日左右,也就是说一年只差50多秒,这是非常精确的资料。

冬至点是制订历法的起算点,因此测定它在天空中的位置对于编算历法来说非常重要。可是在祖冲之之前,历算家们一直认为冬至点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这就使得历法制订从一开始就产生了误差。为此祖冲之把岁差概念引进历法中之后,大大提高了历法计算的精度。

这是我国历法史上第二次大改革。一是改进闰法,把天文学家何承天提出的旧历中每19年7闰改为每年闰,使之更符合天象的实际。在我国首次求出历法中通常称为“交点月”的日数为27.日,与近代测得的数据(27.)极其相近。二是在制历时考虑岁差,一百年差一度。

为弘扬祖冲之文化,中国人民银行年发行了中国杰出历史人物金银纪念币(第3组),其中一枚22克圆形银质纪念币背面图案为祖冲之,以货币形式铭刻了这一位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银币的背景图中祖率与指南车,代表着祖冲之在数字与科学上的两大成就。以几何图形混合而成的祖率图,如竹筹叠加、分割,写照着祖冲之孜孜不倦、艰苦不息的精神,其下的指南车,精工细作,简易平实,把科学的奥妙作了深入的诠释,彰显其一生对人类作出伟大的贡献。

郭守敬

郭守敬元代天文学家、水利专家。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县)人。中统三年(公元年),向元世祖忽必烈面陈六条水利建议而得到赏识,先后任都水少监、都水监、工部郎中等官职,负责兴修水利。至元十三年(公元年),调任太史局,和王恂等人负责制订新历法。他继承和发扬了历代进步历法家的优良传统,坚持在实测的基础上编订新历法,提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于仪表”,集中精力研制了近20种天文仪器。

郭守敬发明的简仪(模型〕

其创制的简仪是世界闻名的天文测量仪器,用于测量天体的坐标位置。郭守敬对古代圭表进行了重大改进,大大减少了测量误差。其制作的测量太阳的赤道坐标的仪器——仰仪,可以直接用于测量日食的方位。公元年,在郭守敬的倡议下,在大都建立了“司天台”,在全国各地设立了26个观测点,进行大规模的天文观测活动。根据大量的观测资料,编制出了新历法——授时历。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它以.日作为一个回归年,如以小时计算,是日5时49分12秒,比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只差26秒,经过年才相差1日,跟目前国际通用的公历(格里历)完全相同,但却比其早了年。在编制过程中,他们所创立的“三差内插公式”和“球面三角公式”,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杰出成就。它在我国沿用了三百多年,产生了重大影响。朝鲜、越南都曾采用过“授时历”。

国际天文学组织将月球背面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山”;年又将中科院紫金天文台发现的号小行星命名为“郭守敬星”。

年中国杰出历史人物金银纪念币(第6组)

22克圆形银质纪念币(郭守敬)

为了纪念这位在中国历史上在天文、数学、水利及仪器制造方面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中国人民银行于年发行了一枚郭守敬纪念银币。该银币为中国杰出历史人物金银纪念币系列第六组中之一枚。该银币为圆形精制银币,含纯银22克,成色90%,直径36毫米,面额5元,发行量为00枚,由沈阳造币厂铸造。其正面图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并刊国名、年号;背面图案为郭守敬造像,其左前方饰以桌案、书籍、图稿及其创制的测量天体位置的仪器:简仪,环刊郭守敬、生卒年份字样,并刊面额。

转载请注明:来自中国印钞造币,i

附上以下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安全
北京可以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ukef.com/nkdl/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