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好的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点击上方蓝色“国关国政外交学人”可订阅学习

学人简介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内容提要国际关系思想史是国际关系学科一个十分年轻的分支。自1919年国际关系学科创立以来,一代代学人坚持不懈地探索何为国际关系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理论或范式,以描述、解释和预测国际关系;前者是思想史探究,后者为理论创建。国际关系学科仅历百年,但国际关系思想史探究却渊源更加久远。马基雅维利问道李维,霍布斯追溯修昔底德,格劳秀斯诉诸自然法传统,当代学人则孜孜以求地追溯马基雅维利、霍布斯、格劳秀斯、卢梭、康德、黑格尔、克劳塞维茨形成了一个个理论和方法鲜明、风格和情调迥异的思想流派。20世纪下半叶,新理论、新范式、新方法层出不穷,新学派也精彩纷呈,但在怀特分类法流传且风靡之后,新学派及其代表人物纷纷将自身归入其中一个思想传统或学派脉络之中并期望通过新的诠释和新的创建求得自身学派的赓续不绝。另一方面,为强化和传播“自我”身份,不同学术或政治背景的研究者借助各自偏好的范式或路径,形成关于若干经典思想家和现代理论家及其著述文本的“颠覆”性解释或意象。由此,国际关系思想史不仅得以创生和成长,而且自21世纪肇始以来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在国际关系学科诞生百年之际,在学术史和学科史视角下梳理国际关系思想史的脉络与源流,展现相应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方法,能够从一个侧面展现国际关系学科尤其国际关系理论的百年发展历程,并冀望昭示中国学人加倍努力的前行方向。

在西方国际政治学术史尤其是理论史叙事中,除了修昔底德之外,马基雅维利和霍布斯无疑是学科“史前史”——20世纪之前的思想传统——中最常被提及的两位人物。尽管相距近两百年,但这两位分别来自意大利和英国的思想家往往共同被视为近代国际政治观念尤其是现实主义理论的开端。我们仅从如下书名中便可见一斑:《现代战略的缔造者:从马基雅维利到核时代》(彼得·帕雷特著,时殷弘等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外交理论: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杰夫·贝里奇等著,陆悦璘、高飞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马基雅维利以来的现实主义国际关系思想》(乔纳森·哈斯拉姆著,张振江、卢明华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版)、《英国国际思想家:从霍布斯到内米尔》[伊恩·霍尔、丽莎·希尔主编,纽约: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出版社2009年版]、《霍布斯之后的国际政治理论》[赖亚·普洛霍夫尼克、加布里埃拉·斯隆普主编,汉普郡: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出版社2010年版],等等。如怀特所言,在近代现实主义传统中,马基雅维利与霍布斯是两座无法超越的高峰[马丁·怀特:《国际理论的三大传统》,纽约:霍尔姆斯和迈尔出版社1992年版,第17页],此说几成定论,在威廉姆斯等人编纂的影响广泛的学科经典选读中,两者也作为20世纪之前现实主义传统的代表人物相提并论[菲尔·威廉姆斯等编:《国际关系经典选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如果说,将马基雅维利与霍布斯视为近代思想之滥觞,这尚且与政治学说史的主流观点相去不远,那么,国际政治学科叙事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两位思想家往往又上承古典传统,被视作古希腊史家修昔底德的衣钵传人。在迄今为止可能最为厚重的国际关系理论教材和国际关系思想史论著中,修昔底德、马基雅维利和霍布斯都以现实主义传统一脉相承的三大宗师面貌示人[詹姆斯·多尔蒂等著,阎学通等译:《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74页;戴维·鲍彻:《国际关系的政治理论:自修昔底德至今》,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7~113页]。众所周知,霍布斯的确奉修昔底德为圭臬,且译有修氏著作的第一个可靠的英文本;马基雅维利则对罗马史家李维极为偏爱;两人在政治思想史中的身位,学界已有诸多讨论。但是,作为国际政治研究者,我们仍不免疑惑:马基雅维利与霍布斯这两位近代国际政治思想的奠基者,究竟更多地是开启新知还是延续旧识?更进一步而言,这可以引申出一个尤为重要的问题:自古以来的国家间政治是否有着贯穿至今亘古不变的核心主题或根本规律,使得对此不断探究构成思想史上绵延的“伟大之链”(great chain)?抑或是,近代以来以民族国家为基本行为体的国际关系,与此前的历史已有了本质上的不同,使得全新的思想由此产生?

在政治思想史学界,学者们公认马基雅维利是一个观点复杂,以至于令人难以捉摸的思想家。尽管在国际关系学界,马基雅维利的学说往往被过于简单地理解和归类,但若对其稍作深入探索,研究者们就会很快有晦涩模糊之感[参见克里斯·布朗等主编:《政治思想中的国际关系》,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45页]。其中,最为极端的复杂性正来自于对其思想史地位的评判。怀特认为,在所有政治哲学家中,马基雅维利或许是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ukef.com/nkdl/7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