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云南丽江大理与茶马古道系列十四
七彩云南——丽江大理与茶马古道系列十四 “走婚宴”、“三味茶”及西南少数民族习俗与节日文化 作者 清风 泸沽湖畔的走婚宴——“祖母味道” 告别摩梭导游姑娘,我们从舍垮村出来,去体验一次摩梭“走婚宴”。 用餐的地方是在一家名叫“祖母味道”的饭店。门口有现做现卖的纳西酥和果干,左边是一块空地,里面是模仿摩梭人的农耕生活而设计的卡通人物与生活用具,一旁还立着一块牌子,上写“祖母号农庄”。餐馆里的食材,应该大多来自他们的农场吧。 这场宴席菜品比较丰富,有特色菜,比如,从祖母时就开始腌制,可以存放很多年、饱含人生酸甜苦辣咸的猪膘肉,有清蒸湖鱼、水芹菜炒肉,烤制酥皮鸡鸭,摩梭粑粑也很地道,蔬菜有土豆、洋芋、蒸金瓜等。 最具代表性的猪膘肉,是摩梭人的“硬菜”,其做法特有讲究:将宰杀后的生猪去内脏、剔除骨头,用盐巴和花椒撒在腹腔内,将猪缝合,风腌成完整的腊猪,因外形颇似琵琶,故又称“琵琶肉”。清《滇南闻见录》有“丽江有琵琶猪,其色甚奇,煮而食之,颇似杭州之加香肉”的记载。 资料上说,摩梭人制作猪膘肉会选择一个吉日,一般在冬月初一杀猪,如果十月二十九属狗三十属猪,那么就改在十月二十九杀猪,如果初一属鼠、猪、羊、猴、狗、鸡,也是不能杀的,要改期进行。 猪膘肉的制作过程分为宰杀、剔骨肉、抹调料、缝制、压扁、晾晒、放置等几个步骤,平时想吃,或家里有客人,就从储藏室拿出来。猪膘肉常用于祭祀,也用于置办宴席。猪膘肉是摩梭人家庭富裕的象征,如果哪家的神柜上放满了整条整条的猪膘,那这个家庭在当地一定是很富有的了。 猪膘肉放置时间长短不一,短的两、三年,长的甚至可以放置八十年,而且不变质,这可能跟当地位处高原湖泊周围,气候寒冷、空气干燥,加上制作工序和技巧有关。 苏里玛 他们的苏里玛酒,也可以品尝一下。苏里玛酒是摩梭部落的传统酒精饮料,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一直采用家庭作坊生产。“苏里玛”又名“日几”或“克日”,是盐源县泸沽湖畔摩梭人家待客必备的饮料酒,细细品味,甜酸爽口。 在纳西族地区,是不吃马肉的。纳西人认为马是人类的朋友,忠实的伙伴,无论是征战迁徙,还是马帮驿运,他们都离不开马,所以纳西人不吃马肉,不剥马皮,不喝马奶。 独特的三味茶与传说 在大理洱海游轮上观看的“三味茶”歌舞表演和品味分享,也很精彩。三味茶,也称三道茶,最初只是白族人用来作为求学、学艺、经商、婚嫁时,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祝愿,后来成了白族人民喜庆迎宾时的饮茶习俗。 “三道茶”,饱含人生的哲理。第一道为“苦茶”,先将水烧开,将一只小砂罐置于文火上烘烤热后,将茶叶放入罐内,不停地转动砂罐,使茶叶受热均匀,注入开水。主人将茶水倒入茶盅,双手举盅献给客人。此时茶闻起来香,喝起来苦。第二道是“甜茶”,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并在茶盅里放入少许红糖、乳扇、桂皮等,沏出的茶,香甜可口。第三道茶是“回味茶”,将茶盅中的原料换成适量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喝起来甜、酸、苦、辣,滋味丰富而又回味无穷。“三道茶”寓意人生“一苦,二甜,三回味”,非常富有禅意,暗合了佛家不断修行、追求人格完善的境界。 关于三道茶,还有传说呢:在大理苍山脚下,有一位老木匠带了一个徒弟,迟迟不让出师。一天,他对徒弟说:作为木匠精雕细刻,还只是学到一半功夫。如能跟他上山,把大树锯倒,锯下板子,扛回家,才算出师。徒弟跟着师父上山,找到一棵大麻栗树锯倒后,还未锯成板子,便觉口干舌燥,恳求师傅下山取水解渴,但被师父拒绝。到了傍晚,还未锯完,徒弟口渴难忍,就抓了树叶,放进嘴里咀嚼。师父笑问徒弟:“味道如何?”徒弟实说好苦啊。师父告诉他,要学好手艺,必须要先吃点苦头。等到太阳落山,锯好板子徒弟筋疲力尽,累倒了。师父见此,从怀里取出一块红糖递给徒弟对他说:“这叫先苦后甜!”徒弟吃了糖后,马上振作起来,也不口干了,并把板子扛回家去。自此,师父就让徒弟出师了。临别时,师父舀了一碗茶,放上些蜂蜜和花椒叶,让徒弟喝后,问他味道如何?徒弟说甜、苦、麻、辣,什么味都有。师父大笑说道:“这茶中情由,跟学手艺、做人的道理差不多,要先苦后甜,还得好好回味。”从此以后,白族的三道茶就成了晚辈学艺、求学时的一套礼俗,直至今日。 白族和纳西族的服饰文化 白族是西南边疆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白族衣服很抢眼,这跟白族崇尚白色有关。白族女子头饰很好看,其实它代表大理的“风花雪月”:垂下的穗子代表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是上关的花,帽顶的洁白是苍山雪,弯弯的造型是洱海月。 大理地区的白族男子一般都缠白色或蓝色包头,多穿白色对襟上衣,外套黑领褂,下身穿宽桶裤,系拖须裤带,有的还佩带绣有美丽图案的挂包。而其他一些地区的白族男子,有的喜欢头戴瓜皮帽,穿大襟短上衣,外套羊皮领褂或数件皮质和绸质的领褂。 被称为“金花”的白族妇女的服饰,大理一带的妇女多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是浅蓝色上衣配丝绒黑坎肩,右衽结纽处挂“三须”、“五须”的银饰,腰间系有绣花飘带,上面多用黑软线绣上蝴蝶、蜜蜂等图案,下着蓝色宽裤,脚穿绣花的“白节鞋”。手上多半戴纽丝银镯、戒指。已婚妇女梳发髻,未婚少女则垂辫或盘辫于顶,有的则用红头绳缠绕着发辫下的花头巾,露出侧边飘动的雪白缨穗。大理剑川县一带的年轻女子则又喜戴小帽或“鱼尾帽”。洱源西山及保山地区的白族妇女,常束发于顶,上插银管,再以黑布包头,穿右襟圆领长衣,系绣花腰带,衣袖和裤脚喜镶绣各色宽窄不同的花边,有的还喜束护腿,显得干净利落和古朴秀美。 虽然白族服饰有地区差异,但总体来说色彩明快、装饰精典,繁而不杂。同时,越往南越艳丽饰繁,越往北越素雅饰简。就山区与坝区(平原)来说,山区白族穿着较艳,坝区则相对较素。 正因如此绚烂多姿,因此有诗人赞叹道:“独辫明灭系红绦,满头云锦分外娇。流苏俏向红颜窥,鬓云暗把刘海招。紧袖白衫洱海怜,绛红领褂苍山绕。”把仪容装束与衣着修饰的特点刻画的生动、传神,且契入了大理的苍山与洱海二景,描绘非常到位。 如果说白族服饰是“风花雪月”,那纳西族的服装则是“披星戴月”。 丽江古城大研一带的纳西妇女一般都上穿大襟宽袖布袍,袖口捋至肘部,外加紫色或藏青色坎肩;下着长裤,腰系用黑、白、蓝等色棉布缝制的围腰,上打百褶,下镶天蓝色宽边;背披“七星羊皮”,羊皮上端缝有两根白色长带,披时从肩搭过,在胸前交错又系在腰后。披肩典雅大方,有装饰、暖体作用,一般用整块纯黑色羊皮制成,剪裁为上方下圆,上部缝黑边,下面再钉上一字横排的七个彩绣圆形布盘,圆心各垂两根白色的羊皮飘带,代表北斗七星,俗称“披星戴月”,寓意纳西族妇女早出晚归,辛勤劳作。也有人认为,上方下圆的羊皮是摹仿青蛙的形状剪裁,而缀在背面的圆盘纳西人称为“巴妙”,意为“青蛙的眼睛”,这是崇拜青蛙的丽江土著农耕居民与崇拜羊的南迁古羌人相融合形成纳西族后的产物。 五彩缤纷的纳西族节日文化 云南纳西族,有着源远流长的节日文化,让我们盘点一下,看看那精彩纷呈的节日及其活动吧。 前文提到的转山节,是泸沽湖摩梭人最重大的节日,又称转山会,摩梭人称转山节为“朝山节”。相传摩梭人的祖先便是在这天诞生的。节日期间,摩梭人会穿上最华丽的民族服装,进行祭拜女神、歌舞、射箭、结交阿夏等各种活动。关于转山节,有一个民间传说:相传,有一位美丽的姑娘住在格姆山下,她一天能织出几十丈麻布,把彩虹、大雁、鲜花等织进麻片,人们都非常喜欢她。天上一位神仙看上了姑娘,在七月二十五这一天,要娶她为妻。当日,神仙吹起的大风把姑娘卷上天空,整个永宁坝子的人惊叫起来,神仙慌忙放了姑娘,但她却再也无法回到人间,她的身体附化在格姆山上的石岩上,灵魂则变成女神,飘巡在格姆山上。当大难要降临或猛兽要来叼牲畜的时候,她会及时向人们发出警报。人们为感谢她,便于每年七月二十五集会纪念她。 纳西民俗达瓦纳西努,也很有意思。达瓦纳西努,汉译为“腊月,纳西人疯了”。这跟汉族过年习俗差不多,腊月里,纳西人风风火火,忙忙碌碌置办年货,为准备过年近乎疯狂。除夕之夜,每家餐桌上都必须有腊猪头肉、鸡、鱼等,表示吉庆有余。正月初一,忙碌一年的家庭主妇可以睡一次懒觉。早上吃素,白天祭祖坟。古时正月以祭天为主,元人李京有:“不事神佛,唯正月十五日,登山祭天,极严洁,男女动数百,各执其手,团旋歌舞以为乐”的记载。一代游圣徐霞客也记录:“其俗新正重祭天之礼,自元旦至元宵后二十日,数举方止”。其隆重程度,堪比内地正月祭祖、打灯笼、舞狮子、闹花灯等活动。 棒棒会,在农历正月十五,也是纳西族传统节日。棒棒会实际上是为春耕作准备的一次农具交易的盛会。有些像内地春节之后的庙会。届时,邻近各县的农民、商人,从各地赶来,把农具、果树苗木、花卉盆景以及本地特产,都拿来出售,并买回自己需要的物品。 前文也有提及的三多节,是纳西族民间祭祀纳西三多神的节日,也叫“三多颂”,民间诗歌吟诵“年年春二月,户户祝三多”。三多节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传说三多神是一位白盔甲、骑白马的勇士,能征善战、济困扶危、保护纳西族人民安全的战神,被纳西族尊为保护神。每年农历二月初八,相传是三多神的生日。记得,在东巴秘境就餐时,在一广场,看到过三多神的塑像,背后,就是玉龙雪山。唐大历十四年(公元年),南诏王异牟寻封禅玉龙雪山为北岳,并在玉龙雪山脚下“三多”神石处建北岳庙。 三多是指多子、多寿、多福,是纳西先民把对玉龙雪山神的自然崇拜和对祖先、英雄三多神的朝拜融为一体的祭典祈福节日。三多神的塑造,经历了从原始的白石图腾崇拜、自然山神崇拜到三多偶像崇拜的过程,经过南诏王、元初忽必烈的加封,明代木氏土司的重建北岳庙,三多神信仰,深入人心。那时的三教九流,每逢三多节,都会自发到玉龙县白沙乡的北岳庙(三多阁)隆重祭祀,离白沙北岳庙较远的地区则在各自所在村落建庙祭祀。 返回丽江时,在我们用餐的餐馆门口街头,还看到点燃的火把节演出。纳西族的火把节依照古规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起,到农历六月二十七日结束,共三天时间。纳西族的家家户户每天门前都要点一支柱子般又粗又长的大火把。白天斗牛,每晚上寨子里的青年们都拿着又细又长的火把,沿着田埂、山路,边走边唱,直到深夜,可谓是一次仲夏夜的狂欢节。 火把节来历,有一个传说:玉皇大帝为了不让凡间晦气冲上天庭,下令关闭天门。一天,看惯了天庭的他,下旨打开天门看看人间景象。但见人间花团锦簇,生机盎然,竟比天宫还美。嫉妒之下,他命令掌火的红面天神把人间烧光。天神看到人间欣欣向荣,不忍焚毁,回来后回复说已经烧掉了。又过了一段时间,本以为天宫是最美之地的玉皇大帝,又想看看凡间了。但他看到的,却是更加富有诗情画意的凡世,他知道是掌火天神违抗了命令,下令处死。掌火天神被杀时,一滴血溅出天门,落到大地上,滴在雪山脚下村寨旁边的一座庙里。有个和尚看见了这滴血,就小心地用红布把它包了起来,搁在殿里。六月二十四日傍晚,人们从田里收工回来,突然从庙里跑出一个小娃娃,拦住人们哭诉道:玉皇大帝忌恨人间美好,今晚要派天兵天将烧毁凡间。你们赶紧燃起火把,一连三个晚上,这样就可以瞒过玉皇大帝,不会遭害了。小娃娃是掌火天神的心血变成的。人们按照他说的点起火把舞起来,一连三天三夜,火光冲天。玉皇大帝看到人间一片火海,才放心的回天宫去了。躲过了劫难的纳西人,为了表达和纪念掌火天神,就有了现在的火把节。 作为西南少数民族大理州的白族,还有一些其他的节日习俗,我们不妨简单地梳理一下。 葛根会,农历一月初五在距离大理古城不远的三塔寺举行,据说此会始于唐代,以交易中药材葛根和游览三塔寺风光为主,会上有卖各种小吃以及玩具等。 三月街,又名“观音市”,是白族盛大节日,最初带有宗教活动色彩,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盛大的物资交流会。 绕三灵,会期为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共三天。“三灵”指“神都”圣源寺、“仙都”金奎寺、“佛都”崇圣寺,“绕三灵”主要是串游这三个寺庙。 石宝山歌会,农历七月末,在石宝山石钟寺举行三天。 剑川骡马会,每年农历七月中旬举行,会期一周,以交易骡、马、牛、羊等牲畜为主,还交流各地土特产。 耍海会,农历八月初八在大理才屯举行。这一天,许多村寨都将花船云集到才屯附近水面,连绵十几里,岸上人头攒动,水上白帆点点,非常热闹…… 白族的婚姻文化也很有意思。有三种形式:一是嫁女儿到男家,这种形式占大多数;二是入赘,这种情况主要是女方父母没有儿子,或者有却是痴憨病残等。上门的姑爷要改女方姓氏(日本与此类似),再由女方长辈重新取名;三是“卷帐回门”,即男女双方结婚后七日,妻子带着丈夫携帐子、被褥回女方家居住。因女方家兄弟姊妹年龄太小,无法照料年迈父母,只好回门赡养和照顾。待到弟弟成人结婚后,男方与妻子便可回到男方家生活。招姑爷上门,当地人也称为女娶男。 白族抢亲文化,据说非常逗趣。抢亲像土匪,还要用手去掐新娘,这是为了吉利,掐得越多祝福越多,掐的越恨,表示越爱。 一一年1月24日晚丽江古城金恒国际大酒店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白族人习俗”、“白族人服饰文化”、“三味茶”等。 部分图片选自网络,致谢! 往期相关作品 七彩云南——丽江大理与茶马古道系列一 丽江古城与木府风云 七彩云南——丽江大理与茶马古道系列二 古城夜色——一场迷离一场梦 七彩云南——丽江大理与茶马古道系列三 在丽江古城,拾捡散落的历史与民俗 七彩云南——丽江大理与茶马古道系列四 束河古镇,那夜晚摇曳多姿的幽谧风情 七彩云南——丽江大理与茶马古道系列五 玉龙雪山,纳西族神圣的精神图腾 七彩云南——丽江大理与茶马古道系列六 东巴秘境——纳西族东巴文化及宗教信仰探源 七彩云南——丽江大理与茶马古道系列七 茶马古道,西南边陲的“丝绸之路” 七彩云南——丽江大理与茶马古道系列八 苍山洱海,那旖旎多姿的大理民族风情 七彩云南——丽江大理与茶马古道系列九 大理蝴蝶泉的传说 七彩云南——丽江大理与茶马古道系列十 大理古城好风光 七彩云南——丽江大理与茶马古道系列十一 且慢,且听风吟 七彩云南——丽江大理与茶马古道系列十二 泸沽湖初探与登岛里务比 七彩云南——丽江大理与茶马古道系列十三 女儿国的传说与摩梭人“走婚”及习俗 作者简介: 崔自三,笔名清风,河南永城市人,硕士研究生,知名讲师,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游走于全国各地讲学,国内多家大学客座教授,自由撰稿人,曾到美国、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游学、访问。年4月,赴西藏采风,至此实现了走遍全国的梦想。现居河南郑州市,酷爱写作,曾在各类媒体发表文章多万字,出版商战小说《挑战》第一、第二部、诗散文集《一缕清风,一弯明月》、《那年匆匆》、历史文化散文《风雨一叶秋——中国文化与历史漫笔》、《时光的脚步》等十一部作品,文章风格清新、婉约,深受广大读者们的喜爱。 长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ukef.com/nkdl/7368.html
- 上一篇文章: 56个民族一家亲哈萨克族
- 下一篇文章: 三八特辑春风十里,芳华如你新源县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