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影的史前史

年比利时科学家约瑟夫?普拉托通过观察发现“视觉滞留”原理,被誉为“电影的祖父”。

年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可供一个人观赏、连续放映50英尺胶片的“电影视镜”。与此同时,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可以集摄影、放映、洗印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活动摄影机”,也正是这种“活动摄影机”的出现,才使得拍摄和放映活生生的影像成为可能。

约瑟夫·安托万·费迪南·普拉托

年10月14日-年9月15,十九世纪比利时著名的物理学家。他首先发现了快速运动物体的视觉暂留现象,被称为“电影的祖父”

2、电影的奠基者

卢米埃尔兄弟

(1)纪实主义电影的鼻祖:卢米埃尔兄弟

年12月28日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里的地下室放映了《火车进站》、《工厂大门》、《婴儿喝汤》、《水浇园丁》等14部短片,其标志着电影的诞生,揭开了电影公开放映的序幕,拍摄一批标志着初期电影高水平的影片,确立了电影的纪实主义风格。

梅里爱

(2)将电影从平铺直叙和题材的单调中解脱出来:梅里爱

把戏剧、文学引入电影,使得电影无论从题材选择还是表现手法上更引人入胜。此外,他特别注重对电影(特别是摄影)技巧的探索和运用,发明了停机再拍、叠化、多次曝光等摄影技巧。是世界故事片的开创者,被称为技术主义电影的先驱。代表作有:《月球旅行记》、《贵妇人失踪》、《灰姑娘》、《海底两万里》等。

大卫·格里菲斯

美国导演、编剧、制作人、演员、艺术指导

卓别林评价格里菲斯说:“他是我们所有人的老师”

(3)美国电影之父:大卫·格里菲斯

他缩小了影片的基本构成单位。他从场景中细分出不同的景别的镜头,融合了多种电影技巧和手法,并多方面地吸收其他艺术元素,使电影有了足够表情达意的语言。代表作:《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残花泪》、《林肯总统》。

《一个国家的诞生》

《一个国家的诞生》,它借用意大利史诗电影的格局和气派,而形成了好莱坞电影模式的典范。三小时的片长,以南北战争为背景的历史景观,个人情感在政治帷蔓前的忽明忽灭,更不用宏大的战争场景,潮水般翻滚的群众场面,让受众和从影者见识到电影的伟力和无穷潜力。

被列为世界最伟大的影片之一,开创了“最后一分钟营救”的范式,为后来类型电影的创作提供了经典的蒙太奇范本,意义重大。

查理·卓别林

英国伦敦,英国影视演员、导演、编剧

(4)卓别林

兼任制片人、编剧、导演、演员和作曲等数职,创造了电影史上的先例。他通过所创造的流浪汉的形象,表达了对普通小人物的同情。他不仅给世界观众带来娱乐,也带给了思考和理解。其影片受到世界人民的赞誉,被称之为“电影界的莎士比亚”(一说是格里菲斯,也有一说是黑泽明)。代表作《淘金者》()、《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等。

《城市之光》

影片《城市之光》是卓别林的最后一部无声影片,象征着卓别林电影艺术的最高成就,目前,影片《城市之光》已经被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收藏,预示着该片艺术价值的肯定与成就。

奥逊·威尔斯

美国演员、导演、编剧、制片人

(5)“现代电影之父”:奥逊·威尔斯

集演员、导演、编剧、制片人等多种角色于一身的电影天才。常采用对商业电影来说非常“前卫”的说故事手段,其影片具有在同时发生的几个场景之间来回跳跃、夸张的广角构图和前所未闻的声音表现形式等特征。这在其代表作品《公民凯恩》中体现。

《公民凯恩》

是一部内涵丰富、富于哲理的传记体影片,是电影大师奥逊·威尔斯自编、自导、自演的成名代表作。影片以一位报业大亨凯恩之死揭开了序幕,并通过他的人生经历和事业的兴衰史,见证了一桩资本主义神话下的复杂真相。

标志性的“天花板”摄影

蒙太奇经典段落

光线的出色运用,阴影下的人生

《公民凯恩》堪称:电影业各工种教科书

1、二三十年代的先锋派电影

概述:先锋派电影以法国和德国为策源地。影响遍及整个欧洲,时间自年至年,大约延续了十余年之久。由于他与当时风靡欧洲的各种现代艺术思潮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加之一位艺术家可能同时接纳多种思潮的影响,所以先锋派电影流派纷呈,成员交错。

主要包括:印象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另外还有纯电影、街道电影、室内电影等电影主张和实践。先锋派电影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创作流派,它包括了“纯电影"、“达达主义电影"、“超现实主义电影"、“表现主义电影"、等相互关联有相互区别的创作流派。

(1)印象派电影

概述:20世纪20年代法国电影创作者路易·德吕克及其友人创立的一个电影学派。这一名词由法国电影史家亨利·朗格卢瓦倡议使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电影业在美国电影的竞争压力下日趋衰弱,影片年产量直线下降,质量也日见低劣。在这种情况下,德吕克通过他主办的《电影》杂志,幻想用“纯艺术”来复兴法国电影。

(2)超现实主义电影

概述:把文学上的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运用到电影创作中的电影流派。其继承了倡导者安德烈·布勒东的创作原则,强调无理性行为的真实性,梦境的重要意义,不协调的形象对列的情绪力量和对个人快感的执着追求。20世纪20年代他们将电影的照相本性和蒙太奇对列技巧成为超现实主义最理想的表现手法。

代表人物:杜拉克《贝壳和僧侣》,西班牙的布努埃尔《一条安达鲁狗》和《黄金时代》等。

谢尔曼·杜拉克

法国女导演,电影理论先驱,电影俱乐部主要成员之一,年轻时在巴黎接触了各种类型的艺术,其中以音乐和歌剧为主,20世纪20年代法国先锋派电影(avant-gardefilm)理论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

路易斯·布努埃尔

西班牙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毕业于马德里大学,先锋派电影代表人之一。代表作品有《一条安达鲁狗》、《黄金时代》、《被遗忘的人们》、《纳萨林》等。

(3)表现主义电影

概述:从年至年出现在德国的一个把文学、戏剧和绘画上的表现主义风格运用于影片创作的电影流派。其试图通过不自然的形式和极度失真变形的世界形象来强烈地表达人物内心的恐惧和焦虑,爱和恨的情绪。所提供的视觉是主观上的视觉,是人的直觉感受和主观创造,追求那种原始的、非现实的视觉效果。其有浓厚的悲观主义色彩,注重表现人格分裂和心理失衡。

代表人物及作品:罗伯特·维内《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弗里茨·朗格《三生计》,保罗·莱尼《蜡像馆》等。

《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

《卡里加里博士》是由罗伯特·威恩执导,沃纳·克劳斯、康拉德·维德领衔主演的惊悚电影。该片诞生之初,成为表现主义的典范,它打破了早期电影的俗套而为世界人所瞩目,同时让德国电影公司打入世界电影市场。同时,该片作为默片中出色的“恐怖片”,也影响到后来的“黑色电影”与恐怖片亚类型如“吸血鬼”等电影。

《三生计》

《三生计》是朗格的第一部成名作,它的成功不仅引起了国内影评界的注视与好评,使朗格跻身于与恩斯特·刘别谦、乔依·梅并驾齐驱的德国名导演之列,而且给朗格带来国际性声誉。德国著名影评家库尔特·品图斯观看影片后曾经写道:“《三生计》是部值得一看的影片,因为它使一个伟大的有才华的导演亮了相。”

(4)抽象电影

概述:是一种通过影片的剪辑、视觉技巧、声音性质、色彩形状以及韵律设计等,来表达意念,给人一种自由自在、不拘形式感觉的电影。

(5)电影眼睛派

概述:电影眼睛派是由苏联的记录片大师维尔托夫创立的一个记录电影的流派。他的创作显现出鲜明的政治倾向,认为电影作为捕捉世界感觉的特殊工具,摄影机是完美的眼睛,而人类的肉眼是不完美的。电影的实质在于拍摄角度和蒙太奇,也就是电影有可能以自己那种异乎寻常的别人意想不到的独特的眼光去观看现实生活,或以新颖的蒙太奇手法把各种镜头加以配合,重新创造出一个现实生活来。

代表作品:《前进吧,苏维埃》()、《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持摄影机的人》()、《关于列宁的三部曲》()等。

《前进吧,苏维埃》

《持摄影机的人》

本片是苏联纪录片导演,“电影眼”理论的创始人吉加?维尔托夫(DzigaVertov)的代表作。影片主要通过刻画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来呈现苏维埃新社会中的一个理想城市。摄影师米凯尔?卡夫曼首创了“自我暴露”的电影形式。在这部具有里程碑性突破意义的纪录片中,维尔托夫首次使用了二次曝光、快进、慢动作、画面定格、跳跃剪辑、画面分割等前卫剪辑手法,并采用了仰角、特写、推拉镜头等新颖的拍摄手法,并制作了一段定格动画。

(6)蒙太奇电影学派

以苏联电影创作者对蒙太奇的探索和运用为电影创作源泉的电影派别,其尤其强调蒙太奇在电影中的作用和意义,不仅创作了大量的经典作品,同时也对蒙太奇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代表作品:库里肖夫的著名试验“库里肖夫效应”;爱森斯坦的杂耍蒙太奇和理性蒙太奇,《战舰波将金号》(奥德萨阶梯)()、《伊凡雷帝》()、《十月》()、《总路线》(又称《旧与新》);普多夫金的《母亲》()、《圣彼得堡的末日》()、《成吉思汗的后代》()被称为“革命三部曲”等。

《战舰波将金号》

谢尔盖·爱森斯坦执导,亚历山大·安东诺夫等人主演的一部剧情片。影片是向俄国年革命20周年的献礼影片。

2、现实主义电影(三四十年代)

英国:纪录片运动:始于20世纪30年代,以约翰·格里尔逊为首的有组织的纪录片摄影运动,在他的带领下的纪录片制作者形成了“格里尔逊”学派,历史上称此次运动为纪录片运动。其十分强调影片的社会意义,主张纪录片应当是富有创造性的对真实生活场面的处理,并非常注重再现现实生活场面的艺术加工,是一种直接的创作手段。代表:格里尔逊《漂网渔船》()、《住房问题》();巴昔尔·瑞特《锡兰之歌》()等。

《漂网渔船》

这部具有“交响乐式”结构的纪录片,是英国纪录片学派领袖格里尔逊亲自执导的唯一一部作品。影片反映了北海捕捞鲱鱼的渔民的日常生活。影片当年在伦敦上映时,赢得了观众的欢迎和广泛的好评。本片的成功既在主题内容方面,也在艺术技巧方面。

当时的英国电影被束缚在摄影棚内进行创作,这部在真实生活场景中摄制的影片,在制片方式上具有革命性意义。在艺术技巧方面,格里尔逊运用了由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发展的交响乐式的影片结构原则和强有力的剪辑手法,令本片富有诗情画意。

罗伯特·弗拉哈迪

美国著名导演,被公认为“纪录片之父”和第一位伟大的写实主义者。他的影片《北方的纳努克》()开创了非叙事电影的历史。弗拉哈迪的纪录片不是现实生活的精确纪录,而是充满诗意的对现实生活的再创造,在拍摄中,他大胆使用“新闻排演”的手法。他认为重要的不在于完全忠于现实,而在于能真实地再现生活,在影片中,他使用长镜头跟踪拍摄来增强影片的真实性。

代表作品:《蒙阿娜》、《亚兰人》、《路易斯安娜的故事》等。

伊文思

出生于荷兰尼梅格城,荷兰导演、编剧、制作人,毕业于鹿特丹市高等经济学院。年,拍摄纪录片《四万万人民》,不仅是他电影生涯的代表作,也是他与中国维持50年的情谊的开端。他还用自己的镜头纪录下了不同的中国。影片让人们看到年中国人生活的片段——呼吁抗战、对日作战、日军炮火下死伤的平民以及上层人士的运筹帷幄等等,令人深思。年,执导纪录片《西北风》,该片获得第31届威尼斯电影节圣马可狮奖-最佳纪录片。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

年代,法国一批电影艺术家在自然主义的美学原则的影响下创作出一批在艺术和思想上都属于上乘之作的电影作品,这批作品被后世称为“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特征:①题材大多取自现实生活;②影片的主人公一改以往的被贵族、富豪垄断的局面,出现了一批底层社会的小人物,且对他们有着深厚的同情心;③艺术手法上追求诗意性。

代表作品:《堕胎》()、《母狗》()、《游戏规则》()等。

《游戏规则》

让·雷诺阿JeanRenoir导演的这部不朽杰作,首次推出时遭到禁映,直到年威尼斯电影节才恢复原貌。故事发生在二战前夕,一群法国贵族在某庄园共度周末,由此反映出阶级矛盾、社会冲突等形形色色的人性瑕疵。

影片融合了各种风格,从写实到幻想,从喜剧、悲剧到言情,各种元素都得到发挥。但影片的寓意却非常明显,残忍的狩猎场景将批判矛头直指人性的异化和残忍,而且还带出导演对于社会黑暗势力的无可奈何以及对当时社会前景的悲观失望。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二战后在意大利兴起的一次具有社会进步意义和艺术创新特征的电影运动。时间为--年,年罗西里尼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为开山之作。

主要特征:注重反映当时本国国民的生活状态;通过普通人的真实生活遭遇,展现社会问题;拍摄手法上注重生活的真实感,启用非职业演员,注重实景拍摄。口号:“将摄影机扛到大街上去”“还我普通人”等。

代表作品:《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游击队》()、《罗维雷将军》();德·西卡:《擦鞋童》()、《偷自行车的人》()、《温别尔托D》()等;维斯康蒂:《沉沦》()、《大地在波动》(),德桑蒂斯:《橄榄树下无和平》()、《罗马11时》()等。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是由罗伯托·罗西里尼执导,阿尔多·伯立兹、安娜·玛妮雅妮、马塞罗·巴格利埃罗主演的战争电影,于年9月27日在意大利上映。

该片根据塞吉欧·阿米迪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意大利人民在法西斯德国占领时期,为了保卫国家以及坚持自己的信仰,与纳粹德军进行英勇斗争的故事。

《偷自行车的人》

由意大利导演维托里奥·德·西卡执导,朗培尔托·马齐奥拉尼和恩佐·斯泰奥拉等人主演的剧情片。

二战过后,罗马同许多城市一样,充斥失业和贫困,人们常常为一个工作机会争得头破血流,电影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工人的悲凉遭遇,反映了当时意大利的社会状况。

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要求苏联电影工作者,要更真实、更具体地去描写苏联的社会现实,要表现富有社会内容的内在冲突、具体地刻画人物形象,要创造一种“为大众的艺术”。以此创作的影片被称为苏联社会现实主义电影。年,三位默片时期享有盛誉的导演爱森斯坦、普多夫金、亚历山大·洛夫联合发表了一篇名为《关于有声电影的声明》的论文,年瓦西里耶夫兄弟导演了《夏伯阳》,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开始走向成熟,30年代后期开始走向繁荣。

代表作品:科静采夫和塔拉乌别尔格合拍“马克辛三部曲”即:《马克辛的青年时代》、《革命摇篮维保区》和《马克辛归来》;罗姆的《列宁在十月》()、《列宁在》();维尔多夫的《关于列宁的三支歌曲》()等。

《马克辛青年时代》

该片是前苏联导演格·高近切夫和列·特拉乌别尔格花费了六年时间完成的《马克辛》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在前苏联,“马克辛”是一个堪与“夏伯阳”相媲美的典型人物。影片主演包·契尔阔夫在体验生活的基础上,把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进步青年形象塑造得真实而动人。

3、“新浪潮”电影(五六十年代)

(1)电影新浪潮

广义上,是指在世界各地陆续涌现的新锐导演拍摄的摒弃传统电影语法的电影运动。

狭义上指,兴起得益于“长镜头之父”巴赞《电影手册》旗下的一批影评人,他们对法国商业电影的平庸和虚假进行抨击,提倡在创作中打破传统的电影语法,展现导演的个人风格,并由此拍摄电影的而引起的一场电影运动。持续时间为年--年。

代表作品:让-吕克·戈达尔:《筋疲力尽》()、《卡宾枪手》();弗兰索瓦·特吕弗:《四百击》()、《朱尔和吉姆》();夏布洛尔:《漂亮的赛尔日》()、《表兄弟》();雅克·里维特《巴黎属于我们》();埃里克·罗麦尔《狮子星座》()等。

“长镜头之父”巴赞

让-吕克·戈达尔

法国新浪潮的旗手之一,世界上所有新浪潮运动中影响力最大,生涯变化最大也是最特立独行的怪杰。他在试图打破传统美学观念的基础上注重影片拍摄形式的创新与风格的重组,并从“场面调度”与蒙太奇学派的对立关系中树立了别具一格的美学观念。代表作:《筋疲力尽》()、《卡宾枪手》()等。

特吕弗

法国新浪潮的旗手之一,起先作为《电影手册》的撰稿人,后转入电影的拍摄。他和戈达尔等人一起,倡导了将电影作为个人化表现手段的“作者理论”,对传统法国电影提出挑战。年第一部长片《四百击》问世,标志着他被推到了电影“新浪潮”的前沿。这部反映安托万生活经历的自传体影片,与以后拍摄的一系列影片的主人公都由同一演员饰演,构成了描写特吕弗“第二自我”的影片系列,在电影史上独具一格。代表作品还有《枪击钢琴师》、《华氏度》等。

克劳德·夏布洛尔

相对于其他导演来讲,夏布洛尔更具有古典派风格,是一位更具实验性的新浪潮电影人。无畏、自由及博学都渗透在他的经典作品中,这在法国电影中绝无仅有。

左岸派(新浪潮)

20世纪50年代左右出现在法国的一个电影导演(作家)团体,为与“新浪潮”相区分且大多都在塞纳河的左边,因此被称为是“左岸派”。同时因其大多又是作家,又被称为“作家电影”。

主要特征:①受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注重表现人的意识和人的内心世界;②围绕错综复杂的表现时间和对人的精神作用加以探索的两条轴线展现电影故事;③注重电影与文学之间的关系;④法国电影的“左岸派”的电影手法非常讲究推敲,细节上都要修饰雕刻。

代表人物:阿仑·雷乃:法国左岸派的代表人物,







































哈尔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补骨脂素价格大概是多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ukef.com/nkjt/4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