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中国音乐史专家论坛
11月29日下午场 主持人:乔邦利教授 评议人:曾美月教授 乔邦利教授主持 曾美月教授评议 陈孝余副教授发言 陈孝余副教授的发言题目及内容《中国音乐史视阈中的音乐聆听文化内涵与方式》:音乐聆听作为一个范畴,是音乐基本行为,也是音乐美学和音乐教育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在中国音乐史语境中,音乐聆听呈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样的形式,诸多文献典籍如《尚书》《老子》《韩非子》《庄子》《文子》等中都有很多相关记载,表现出现象描述和神妙色彩。从内涵来看,音乐聆听呈现出听——闻——聪——圣的内在逻辑内涵;从聆听方式来看,体现为集会聆听——剧场聆听——文本聆听的历史演变规律。 毛贞磊老师发言 毛贞磊老师的发言题目及内容《“明月”风华——张少甫早期音乐活动及创作之历史考述》:张少甫(~),艺名“张簧”,是我国最早的流行歌曲作家之一。上世纪20年代他进入黎锦晖的明月歌舞团,并长期担任该团的乐手、乐队长,是明月社的核心成员,是聂耳关系最近的同寝室好友,更是黎锦晖十八年来最信赖的“知己”。30年代初,张少甫受其师黎锦晖的影响,开始从事“时代曲”创作,其中《回忆》《竹林相会》《秋江忆别》《红泪悲歌》等歌曲堪称中国早期流行歌曲之经典。这些歌曲均由白虹、周璇、严华、王人美等演唱,并由百代、高亭等唱片公司灌制唱片。此外,张少甫还出版《人生小曲》《明月夜曲》(均署名张簧)《明月新歌一二八首》(与黎锦晖、黎锦光合编)等歌曲集。抗战时期,张少甫曾积极投身抗战宣传,其创作的《怀北平》《建国进行曲》等多首鲜为人知的抗战题材歌曲可谓是其爱国热忱的体现。近年来,笔者一直专注张少甫相关史料的搜集与整理,基于已搜集到的张少甫、黎锦晖的珍贵手稿资料、张少甫家人提供的资料,以及武汉音乐学院档案馆、湖北省档案馆、湖南省档案馆、国家图书馆等馆藏资料,独力撰写纪念展文案,并于年12在武汉策划举办《明月风华——张少甫诞辰周年纪念展》。本次发言力图通过列数珍贵手稿、历史图像及音响等大量音乐史新史料,对张少甫早期音乐活动及创作进行述论,对关于“黎派音乐”的部分“定论”提出质疑,并从新的角度重新审视“黎派音乐”的一些问题。最后,还通过更多新史料,对近代音乐史学界目前尚无学者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ukef.com/nkjt/6692.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国音乐史专家论坛系列讲座发言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