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40108/4323349.html

民族志在遭遇“表征危机”的大背景下,敏锐的发现动画记录这一新颖的表征方法,并对其具体表现方式、案例以及其方法论意义进行了剖析,这既是一个本源性问题,也是在技术时代面临的必然问题。作者文献整合能力、语言驾驭能力非常强大,大家可以多模仿学习。

作者:富晓星郭春宁

来源:《民族研究》,年第3期

摘要

自20世纪80年代“表征危机”后,人类学界秉持跨学科的实验精神,寻求当代民族志的创新表达模式。本文视动画纪录为参与当代人类学表征实验的重要力量,通过对既有动画纪录作品的类型分析,以及与文本、摄影等人类学传统表征手段的比较,发现动画纪录在拓展真实生产、拓展多主体对话关系,以及构建独立完整表征策略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动画的虚拟影像形态可与人类学结合产生人类学发展的新方向,本文亦为这一探索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表征;动画电影;人类学;

问题的提出

如何生产当代民族志?这是继20世纪80年代“表征危机”后,人类学界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回答的问题。作为“表征危机”重要标志的《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和《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一个人文学科的实验时代》,从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借力,创新文本表征手段来批判人类学的写作规范。以马库斯(GeorgeE.Marcus)为代表的前沿人类学家在反思的同时,并未提出人类学的新典范,1而是以一种跨学科的姿态,在后续30余年中承继反思人类学的认识论框架,不断探索民族志生产的方法论问题。

在开放框架下探讨民族志生产的多元方法,须有一个“抓手”来统合多重知识和经验的碰撞和交融,而表征(representation)则可能是最佳选择。其一,人类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ukef.com/nkly/10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