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知道一万年的故事,雪有一百多个名字,在北极点,站在原地就环游世界。在这个地球的屋顶,体会神奇的时空感,感受冰封创造的白色文化。

  纪录片《北极,北极!》历时3年半拍摄完成,是我国首部聚焦北极的大型系列纪录片,于年4月在央视财经频道首播。本片   《北极,北极!》共分8集,分别是:《一路向北》、《极北人家》、《危险温度》、《冰封宝藏》、《航道破冰》、《对话之地》、《天下留白》、《守望北方》,每集长约50分钟。

全球贸易和资源的新战场

  本片的独特之处是凸显了北极和全球的关联,分别从人类对北极的发现历程、原住民现状、气候生态之变、资源矿藏之争、新航道出现、北极治理合作、北极文化,以及人类应如何与北极相处这八个方面,展示北极地区的自然风貌和发展现状,揭示全球化时代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之间的互动影响。

  比如,在《危险温度》中提到的年春节前夕,温冰雪灾害袭击了中国南方近20个省份,是北极气候变化所导致的。因此,北极并不是与世界分离的孤岛,北极也在时时刻刻影响着全球的生态和人文。

  北极地区,在自然地理科学中是指北纬66°34′以北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因为气候变暖,深埋在北极冻土层下的丰富矿产资源有了开发的可能,仅仅是目前在北极圈内探明的油田资源存量,就价值数万亿美元,足以与中东地区匹敌。因此,这片环境恶劣、人迹罕至的土地,正在成为各国竞相略多之地。

  人类的不断探索实现了21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开发了一条全新的北极航道——北极东北航道。

  年,中远集团的永盛轮顺利完成北极东北航道首航任务,成为首艘经由北极东北航道到达欧洲的中国商船。相比南下途径太平洋、印度洋和苏伊士运河到达北欧的航程,从我国的江阴港往北航行,经过白令海峡,沿北极东北航道到达北欧。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燃油。永盛轮比原来节约了22天就到达了北欧港口。

正在遭受“城市化”的北极

  北冰洋的冰块厚度从2.5米到1.4米,冰川融化后海平面上升。鲸鱼随大群鲱鱼的行动改变自己的迁徙时间。北极熊没有食物,只能啃食同类的尸体。更加令人触目惊心的是,冰面上一头饿死的北极熊,像一张平铺的毛毯。……然而,这些北极生态链的变化大多源于人类的活动。

  片中介绍了北极圈内许多独特的城市。例如,以金矿之城的阿拉斯加、钻石之乡雅库茨克、以森林资源为主的萨米人聚集区、煤都郎伊尔宾。

  由于大量铁矿石的开采,大地被挖空,基律纳城即将迎来第三次城市大搬迁。哈默费斯特是一个变化发展的城市,其最初是有人的渔业之城,逐渐发展成为天然气工业城市,之后成为能接待大量游客的繁华城市。

  《北极,北极!》并不只讲述北极的故事,还以探险家和原住民的故事为叙事线索。从北极的居民和北极科学家的视角出发,从科学和专业的角度讲述他们对北极的现状和日后发展的认知。

  制作组邀请了许多国内外学术专家,并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以及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支持,以保证本片的学术性和科学性。

你所不了解的北极文化

  年,导演弗拉哈迪拍摄了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把这个有一万多年历史的因纽特人的白色世界, 次带到了现代文明世界的面前。

  今天,北极圈附近有多万原住民。雅库特人热爱光线,萨米人最懂得风的语言,因纽特人把生命当成大海的一部分,印第安人是山的孩子。

  第六集《对话之地》主要讲述原住民的生存困境。一个因纽特人阿珠穿着海豹皮去欧洲抗议。在阿珠看来,现代社会的人不能理解传统因纽特的艰难人生活。人们只知道禁止捕猎,但捕猎是原住民的 生存方式。

  《北极,北极!》向观众展现了当下北极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年轻一代的因纽特人并不向往以狩猎为生的生活方式。他们不在冰屋居住,不穿兽毛皮草。多数多年轻人不会制作狩猎工具。

  然而,世界上其他地区的人们希望北极永远保持原貌。动物环保组织大力反对因纽特人猎杀鲸鱼、北极熊等野生动物。但在格陵兰的法律里,猎杀成年海豹是合法的,海豹是因纽特人的日常食物和经济来源。因纽特人的狩猎传统已经延续了一千多年。

  本片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全球化的浪潮中北极面临的困境和机遇,引发我们对自然环境、社会人文和经济发展的思考。我们希望北极永远是那个纯净无垠的世界,但是,北极不可能静止不变,停留在原始时期。

点播路径:

慈溪数字电视—纪录片—社会人文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赞赏

长按







































白癜风传染么
怎么样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ukef.com/nktq/1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