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史中的纪录片怎么考一
白癜风治疗价格 http://pf.39.net/bdfyy/bdfjc/150526/4629682.html 电影历史的发展中的很多重要流派,大部分是关于对“故事片”范畴的探索,但是也不乏对纪录片领域的开拓!那我们今天就来梳理一下,整个电影发展史过程中,和纪录片相关的知识点吧~ 本次我们更多集中在二战之前的纪录片发展!下次我们集中在二战之后的纪录电影。 01在苏联-电影眼睛派此学派的美学主张,是从机械主义的纪录本性出发,以纪录主义的美学来反叛传统的再现主义,我们在苏联蒙太奇学派中会讲到它! 02在德国曾是抽象派电影制作者的华尔特·鲁特曼在摄影师卡尔·弗洛恩德的协助下拍摄了《柏林交响曲》(年),这是一部繁华大都会柏林被纳粹统治前的后萧条时期的视觉史诗。它记录的是柏林的一天,从清晨到午夜人们的生活(如上班、购物、跳舞、去电影院等)。本片以优美细腻的摄影术点滴纪录了现代柏林人们的生活、爱情、工作等各方面,充分展现了21世纪柏林的现代化气息和魅力,结合优美的交响乐背景,呈现给观者一个现代化但又不失古典美的充满活力的新柏林全景。 从此,罗特曼转向纪录片的创作。 03在法国先锋派几乎变成了纪录学派。阿贝托·卡瓦尔康蒂拍摄了《只有时间》(年),他同样受到维尔托夫“电影眼睛派”的影响,并采取鲁特曼的题材和观点,对巴黎生活作了类似的表现。另一部纪录片杰作是让·维果拍摄的《尼斯的景象》()。 04在荷兰-伊文思尤里斯·伊文思,从13岁就开始拍摄电影,直到90岁完成令人震惊的封镜之作《风的故事》,有“先锋电影诗人”之美誉。世界哪里燃烧,他就把摄影机投到哪里去,并始终把镜头对准普通的人。20世纪的世界风云变幻几乎都在他的摄影机镜头里定格,化为影像史诗。年,威尼斯电影节向90岁的尤里斯·伊文思颁发了终身成就奖。 年拍摄了表现物质机械运动的《桥》,次年完成了《礁石》和《雨》。《桥》和《雨》以其深蕴的诗意和清新的风格被公认为欧洲先锋电影的代表作。 年经香港来到武汉,拍摄了抗战时期的中国,取名《四万万人民》。伊文思的电影创作,把鲜明的政治倾向和真实、丰富、细致的艺术表现手法统一起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伊文思与罗丽丹多次来中国,拍摄他酝酿已久的纪录片《风的故事》。此片是他的最后一部作品。 尤里斯·伊文思的纪录片主人公总是人民,政治元素也是伊文思电影中不可分割的部分;虽然伊文思的作品中扮演的情况是比较多的,但他强调的是主观真实的纪录;伊文思认为音乐恰当的使用更能表达影片的目的,但一定要再现真实的声音。 05在美国-罗伯特·费拉哈迪弗拉哈迪是美国著名导演、编剧、制作人。纪录电影观念和实践的开创者之一,被尊称为世界“纪录电影之父”。代表作品——《北方的纳努克》 代表作品的题材大都表现偏远地域人类的生活状态。弗拉哈迪电影的主人公皆为非职业演员,事实上他们不是在表演,而是根据弗拉哈迪的要求再现原来的生活。 电影的细节丰富,画面给人以震撼,和摄影棚里完成的作品完全不同。充满诗意地、创造性地利用现实素材。影片在现在看来都属于纪录片,基本没有连贯的剧情,通常是由很多小的片段组成。 06在英国-纪录片学派(又称记录电影运动)于30年代兴起,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结束。它受苏联电影影响较深,尤其是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理论。以格里尔逊为核心,组成了一个团体,短短几年拍摄多部影片,代表作品有《漂网渔船》《工业化英国》《夜邮》《锡兰之歌》等,形成声势浩大的纪录片创造运动,构成了历史上第二次较大的纪录电影潮流。 他们把矛头直接针对制片厂的商业影片,强烈反对用虚构的故事和人工布景拍摄影片,认为这是对电影这一最有群众影响力的大众媒介的误用。 1、反对好莱坞豪华、虚饰的制片方式,崇尚朴素真实的细致精心的工作方式; 2、影响了影片的纪实风格的形成,运用纪录手法逐渐成为英国故事片的一种民族风格,对50年代自由电影流派产生影响; 3、造就和影响了战后一代英国电影最重要的人物:如,安东尼·阿斯奎斯、大卫·里恩、汉弗莱·詹宁斯、卡罗尔·里德等。 戳这里,阅读原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ukef.com/nktq/8157.html
- 上一篇文章: Ava外贸第篇个世界著名港口
- 下一篇文章: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举办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