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讲演录第一讲笔记
古希腊哲学分为五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希腊的自然哲学,从米利都学派到原子论第二个问题:希腊形而上学的源端,毕达哥拉斯学派和爱利亚学派。第三个问题:希腊怀疑论与道德哲学,即智者派和苏格拉底哲学。第四个问题:实在论或形而上学的发展,主要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实在论哲学。第五个问题:希腊哲学的衰颓,即希腊化时期的哲学。第一讲希腊自然哲学一、米力都学派和爱菲斯学派■哲学史前史与“哲学之父”泰勒斯最初的两种追问世界本源的路径:自然哲学与形而上学自然哲学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追寻世界的本源形而上学的追问方式,既不是从时间上进行回溯,也不是从空间上进行分割,而是一上来就追问,事物背后的根据是什么?它不是追问事物的开端或元素,而是追问事物的本质或形式;不是追问事物的beginning或element,而是追问事物的principle或form我们对于人之为人的具体规定性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承认这种规定性本身对于事物的决定性意义,这就是形而上学的基本特点。哲学史前史应该从神话开始,任何一个民族的最原始的文化形态,就是神话泰勒斯的贡献1.万物都是从水中产生的泰勒斯第一次从自然事物之中来寻找自然的本原,而不再是借助于神话的原则来解释世界了,他第一次把神抛开了他第一次实现了从神话到哲学的革命2.提出灵魂的概念他所提出的灵魂不是纯粹精神性的东西,而是一种类似于气的物质■阿那克西曼德与“阿派朗”阿那克西曼德是泰勒斯学生,他们都属于米力都学派阿那克西曼德提出了“无限”和“无定型”的概念,他认为事物的本源应当是无形之物而非类似于水的有形之物。阿那克西曼德的贡献:1.万物的本原是:阿派朗阿那克西曼德认为:只要当你说出一个事物是什么,它就已经不再是它之外的任何东西了,任何限定同时就是一个否定。这样一来,你就不可能从一个有规定的事物中产生出另一个有规定的东西来。因此,只有一个没有任何规定性的东西,才有资格成为各种有规定之物的本原。阿派朗感觉就和道类似,说不清,道不明自阿那克西曼德之后,阿派朗成为西方哲学家一直追问的东西。在中世纪,阿派朗即成为基督教的上帝,但上帝也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存在。2.对其老师泰勒斯的灵魂意蕴的发展他把泰勒斯的意蕴含混的灵魂,发展为决定阿派朗与万物之间相互转化的重要契机——冷热干湿。他认为,阿派朗自身包含着两对相互对立的力量,即冷与热、干与湿,由于它们的不同结合方式,万物从阿派朗中分离出来。■阿那克西米尼与自然哲学的第一个合题1.事物的本原是:气泰勒斯以肯定的方式表述了万物的本原是水,阿那克西曼德以否定的方式表述了万物的本原是阿派朗,米利都学派的第三位哲学家阿那克西米尼就以一种否定之否定的方式表述了万物的本原是一种虽然无定形、但是却有内涵的东西——气。气即为阿那克西米尼人为的即存在又无形的东西,这是他对于老师阿那克西曼德的发展。■赫拉克利特与哲学的复线(爱菲斯学派)赫拉克利特,被称为“晦涩的哲学家”,他的观点构成两条相互交织的复线:其一为火本原说,火乃是比气更加稀薄、更加无定形、因此也就更加具有本原性的东西。火是万物的本原,整个世界就是一团不断燃烧、不断熄灭的永恒的活火。由于火的熄灭和燃烧,就产生了两条路线——火熄灭了,就变成了万事万物,这是一条下降的路线;而万事万物燃烧了,就复归火,这是一条上升的路径。并且赫拉克利特认为有一种定形的事物决定了火与万物的转换,由此他提出逻各斯其二为逻各斯理论。赫拉克利特一方面说,万物的本原是火,整个世界是一团不断燃烧、不断熄灭的永恒的活火但是他同时又加上了另一句话,那就是“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也就是说,火的燃烧和熄灭要按照一定的分寸或尺度,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遵循一定的规律来进行。因此,火虽然是万物的本原,但是火之所以产生出万物,万物之所以复归于火,这一切都是由背后的分寸和尺度,也就是逻各斯所决定的。表面上的一条线是火与气、水、土等万事万物之间的转化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生灭变化,是我们感觉可以把握到的。背后的一条线则是逻各斯的神秘规定,这些规定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通过思维的抽象作用才能认识。赫拉克利特的火本原是自然哲学的范畴,而逻各斯则带有形而上学的意味。古代辩证法的创始人赫拉克利特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第一,万物皆变,无物常驻,当然逻各斯除外。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也就是说,河水是不断变化的,转瞬之间就是另外一种情景了。第二,万物变化的根据是由于内在固有的矛盾,关于第二点实际上表述了关于矛盾和对立统一的思想。第三,强调事物的相对性。例如,他说最美的猴子与人相比也是丑陋的。这里虽然包含着辩证法,但是稍稍不慎就会流人诡辩论。万事万物处于不同的状态,因此它们的评价标准也是不一样的。二、从四根说到原子论■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1.四根说恩培多克勒在综合前人基础上,提出世间万物由水火土气构成。由此,希腊自然哲学从时间上转而向空间上追溯万事万物的开端。2.在四根说之外,恩培多克勒还加入了两种特殊的元素——爱、恨。他认为爱恨使得四元素以不同的比例彼此结合而构成万事万物,但他认为的爱恨并不是精神性的实体,而是比四元素更稀薄的物质存在。■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说1.种子说阿那克萨戈拉是伯利克里的老师,阿那克萨戈拉认为只有多才能诠释多,因此他提出了种子说。种子具有如下特点:首先,从量上来看,世界上的事物是无限的,所以种子的种类也是无限的,有多少种事物,就有多少种种子。其次,从质上来看,世界上的每一种事物都有差别,所以种子与种子之间也是有差别的,种子是异质的。2.努斯阿那克萨戈拉认为,万事万物都由种子组成,种子是数量无限、性质相异的。但是不同的种子之所以能从最初的混沌状态中分离出来,聚合成万物,以及万物最后又分裂和消散,复归于种子,都是由于在它们之外还有另一种精神性的本原,这就是努斯。阿那克萨戈拉提出的努斯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性的东西,他也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词吧精神性的东西当做物质运动的本原■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在古希腊,原子并不是一个物理学概念,而是一个哲学概念,它是构成万物的最后的单元。对于古希腊人来说,世界是不可能无限地分割下去的,它一定要有一个终点。虽然这个终点或最后的单元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但是通过思想的抽象能力,人们却可以得出一个不可分之物的概念。而在古希腊语中,原子这个词的原意就是指“不可分割”的东西。1.与种子论的异质不同,赫拉克利特认为原子是同质的,没有性质的差异,只有形态,次序,位置方面的差别。2.德谟克利特取消了原子之外的任何动力因,而把运动说成源自自身固有的功能,由此统一了质料因与动力因。3.反对目的因,由原子能自己运动,德谟克利特认为无需超越原子之外的心灵来安排这个世界。德谟克利特由于过分强调必然性,从而在认识论上导致了一种唯理论。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ukef.com/nkdl/7500.html
- 上一篇文章: 聂枭视频音频课程网盘资源分享
- 下一篇文章: 经济学人逝者探秘者巴里midd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