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绍

新疆位于中国西北边陲、面积万平方公里,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也是全国贫困发生率较高的省区之一,尤其是南疆四地州(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贫困人口基数大、致贫原因复杂、贫困程度较深,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

新疆农村信用社因农而生,因农而兴。助力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高水平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是新疆农村信用社责无旁贷的政治任务。作为“服务‘三农’、服务中小微企业、服务县域经济”的主力军、金融精准扶贫的主办行、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排头兵、县域经济金融稳定的“压舱石”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先锋队,新疆农信社始终秉承历史使命、强化责任担当,履行大行担当、彰显大行风采,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自身地缘优势和网点人员优势,回归本源、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着力培育产业链金融支农模式,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服务和信贷支持,引导农业提质增效,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自年承担扶贫小额信贷任务以来,新疆农村信用社承担了72个县市的金融扶贫工作,占全疆金融扶贫任务县市的92.14%。历年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1.93万户、.09亿元,分别占全区金融机构的75.56%、76.56%。截至年5月末,扶贫小额信贷余额19.25万户、金额53.2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1.11亿元,增幅65.64%。

扶贫实践和创新的主要做法1全面落实扶贫政策,攻克贫困堡垒。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将南疆四地州纳入全国深度贫困地区“三区三州”扶贫战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深度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特殊关怀。新疆农村信用社坚定不移地把打赢南疆四地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持标准导向和时效导向,紧盯三年脱贫攻坚时间节点,准确把握“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定向发力,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扶贫小额信贷投放力度,落实扶贫小额信贷分片分县包干责任制,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现场指导,确保满足符合扶贫小额信贷条件的贫困户的信贷需求。

2发挥信贷资金优势,推动带贫益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全疆各行社充分发挥信贷优势,立足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的实际,根据产业特点、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按照因地制宜原则,穿心扶贫金融服务模式,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等产业项目提供信贷资金支持,组织实施到村到户到人项目,确保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规划跟着需求走,通过信贷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促进贫困地区资源要素优化配置,通过产业带动贫困户学习就业技能,使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过程融入产业发展,并长期受益。截至年5月末,新疆农村信用社产业扶贫贷款余额.35亿元,其中春耕备耕贷款.65亿元;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家、41.52亿元,带动贫困人口28人;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家、10.06亿元,带动贫困人口人;支持卫星工厂和扶贫车间49家、0.63亿元,带动贫困人口人。

3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助力精准脱贫。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贫有千种,困有百样,不同的贫困家庭,贫困群众的情况都是不同的,通过大水“漫灌式”扶贫很难奏效,不能指望“一个方子治百病”“一个模式同步走”,要通过精准“滴灌式”提高扶贫成效,只有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精准施策,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才能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打赢脱贫攻坚战。新疆农信社在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中,在产品审批、技术支持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为基层行社创新产品培育“土壤”。全区各行社精准施策,深化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推广实施农户整村推进批量评级授信模式,为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量身打造了“安格斯牛”扶贫贷款、“借鸽脱贫”扶贫贷款等一系列农户信贷产品,加大对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农贷通产品“秒贷秒还”特点,实现农户多渠道自主办理贷款,全力支持贫困户就业、创业,提高农户贷款的可得性、便利性和普惠性,在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提供资金保障、提升贫困户发展生产的“造血”功能方面进行了积极实践。全区信用评级“A”级以上农户万户,占有效农户的69%,信用村个、信用乡(镇)个,占比分别为70%和65%;累计建设普惠金融服务站个,行政村覆盖率达89%,全疆农户信用评级和南疆四地州普惠金融服务站实现了全覆盖。目前,“农贷通”移动端金融产品签约农户58万户,占信用户的三分之一,贷款余额达亿元。

4普惠金融进阶升级,激发脱贫动力。

大力推动普惠金融对于助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全疆各行社在构建覆盖贫困群体金融服务体系上,留下了一个个生动的案例:

案例一:整村推进+分类指导

疏附县农信联社按照辖内“五人联查”小组、“三级联审”推荐的贫困户贷款需求名单进行贷前调查,以村为单位整村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发放工作。在贷款发放前与村干部、驻村工作组沟通协商,按照各乡(镇)拟定的“一村一品”发展目标及财政专项扶贫项目,对贫困户的贷款投向进行分类指导,充分体现各村特色优势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疏附县农信联社在英吾斯坦乡6个村采用“公司+信用社+贫困户”的方式,由鸽业公司给贫困户提供饲养培训、乳鸽及鸽子蛋回收、防疫、饲料置换等服务,信用社向鸽业公司推荐的贫困户发放种鸽贷款。贫困户在务农的闲暇时间养鸽子,原本是副业的养鸽,因为收入可观,变成了贫困户的主要收入来源。贫困户通过饲养鸽子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该贷款产品被形象地称为“借鸽脱贫”。年,此举被中国人民银行喀什地区中心支行评为“十佳金融精准扶贫示范项目”一等奖。

案例二:战疫战贫+科技赋能

轮台农商银行主动担当作为,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统筹开展疫情防控和金融扶贫工作,确保疫情防控和金融扶贫“两不误”。据该行信贷部工作人员介绍:“受疫情影响,为不误农时,今年我们改变了春耕贷款的发放模式,信贷员通过电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ukef.com/nkjj/6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