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律师认为,如果移民体制改革要缩减亲属移民人数,重点吸引技术类移民;那么,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群体,整体而言比来自拉美等地区的移民群体更占优势。

  (记者田佳玮)继颁布针对中东、北非多国公民的旅行禁令,宣布减少难民接收数量,下令建造美墨边境墙以阻挡非法移民后,特朗普的移民体系改革,又开始转向合法移民的申请渠道。

  特朗普近期宣布,将支持由共和党参议员卡顿(TomCotton)和珀度(DavidPerdue)起草的《美国改革移民强化经济法案》(ReformingAmericanImmigrationforaStrongEconomy,简称RAISEAct)。该法案将推行“择优移民”(meritbasedimmigration)体系,促使会英语的高级技术类人才优先获得绿卡,而依附亲属的移民配额、难民等群体将受到更多限制。

  特朗普称,这份新法案,是50年来美国移民体系面临的最大变革,法案一旦通过,将会把目前美国倾向低技能工人的移民系统改为“择优积分制”。新的移民系统,将会更倾向支持的绿卡申请者包括:会讲英语的、高级技术型人才、经济上能够自我支持,和能够证明他们所掌握的技术可以促进美国经济发展的人群。

  根据美国智库移民政策研究所(MPI)的统计,年,在超过万获得绿卡的人中,64%是属于依附亲属的移民,只有15%是职业技术类移民。

  尚停留在提案阶段的移民体系改革法案,因为特朗普的高调支持和影响层面的广泛性,立即引起来自美国经济界、社会组织以及政界的激辩。

  经济面影响引正反激辩

  紧跟特朗普立场、主张减少合法移民数量的白宫高级顾问米勒(StephenMiller)说,“我们每年都会发放万张绿卡,但我们没有留意接受绿卡的人,是不是拥有能促进美国经济发展的技能?能否独立生活还是需要靠政府福利?会不会抢走美国人的工作岗位?”

  支持强制执行移民法令的移民研究中心(CenterforImmigrationStudies)执行主任克力科里安(MarkKrikorian)主任告诉《金融时报》,例如卡车驾驶和建筑工人等对技能要求相对低的行业,美国工人仍面临来自移民的竞争。移民使美国劳动力市场更加宽松,这损害了美国工人要求更高工资的谈判筹码。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支持限制移民的组织“NumbersUSA”主席贝克(RoyBeck)表示他支持减少移民的法案,并认为这是特朗普宣称“将美国工人利益置于首位的承诺”。

  据美国国家移民论坛(NationalImmigrationForum)的信息显示,到年,美国将会面临万个工作岗位的短缺景况。该论坛执行主任阿里·努拉尼(AliNoorani)说,“用削减合法移民的数量来达到减少整体移民的目的,将对美国工人及其家庭造成无法修复的伤害。”

  南卡罗来纳州选出的共和党籍参议员林赛·格雷厄姆(LindseyGraham)指出,农业和旅游业是该州两大产业,如果法案通过,大量依靠移民劳动力的产业,例如酒店、餐馆、高尔夫球场等将会受到毁灭性的影响,“当你限制雇主使用合法劳动力时,会刺激非法劳动力的产生。”

  参议院民主党领袖查克·舒默(ChuckSchumer)称,“合法移民与非法移民有所不同,他们在美国创造就业机会,对美国有利。这个法案没有起步的可能。”

  《金融时报》报道称,特朗普上台以来实施的包括“驱逐非法移民”等政策,已使加州的一些农民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不得不眼睁睁看着农作物腐烂在田间。

  《华盛顿邮报》在7月间对18位美国经济学家的调查发现,89%的受访者表示,特朗普遏制移民是一个糟糕的想法,将会减缓经济增长。《华尔街日报》援引多名经济学家和企业界人士的评论称,移民为美国经济带来了净利益,呼吁美国政府不要阻碍合法移民进入美国。

  经济展望集团(EconomicOutlookGroup)的首席全球经济学家伯纳德·鲍姆霍尔(BernardBaumohl)表示:“限制移民只会导致长时期的经济增长率低下,并且将会增加经济衰退的风险。”

  穆迪分析(Moody’sAnalytics)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赞迪(MarkZandi)表示:“短期内从实质意义上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的唯一办法,就是增加移民。”

  目前,美国的成年人劳动力参与率,已处在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婴儿潮一代已经开始退休,需要更多的人来接替他们。

  但据美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美国的出生率现已达到历史低点。这是许多美国经济学家、人口学家和商业人士不断呼吁引入更多移民的原因。

  康奈尔大学法学院教授StephenYale-Loehr向财新记者表示,自从年以来,美国国会就没有对规范合法移民的体系作出重大调整了。这项旨在大幅度削减合法移民数量的法案,如果能够成为法律,将成为几十年来对美国合法移民制度最重要的改革。

  但他认为,这项法案如果通过并落实,会在很多方面对美国社会造成不利影响。“现在美国的很多产业,如农业和旅游业,没有足够的美国工人加入,只能依靠外国劳动力。削减外国劳工的数量,会损害这些产业的发展”。

  Yale-Loehr认为,这个法案的内容,只解决了移民体系中的部分问题,例如用“择优积分制”,以选取更多可促进经济发展的移民。但Yale-Loehr说,在美国的移民体系中,还应同时解决其他关键问题:例如怎样处理在美国尚有约0万人的非法移民、如何创建一个对美国产业和普通工人都显得公平的“客工制度(guestworkerprogram)?Yale-Loehr说,“上述三者,就像是一个凳子的三条腿,只处理一条腿,不能够解决问题。”

  对华人移民影响几何

  美国移民律师王太和向财新记者介绍,中国大陆人士移民美国,经历了由技术移民为主,到技术移民和亲属移民两者皆俱这两个阶段的转变。如果将来美国政府对移民实行“择优积分制”,王太和认为,这对新的华人拟移民人群影响并不大,且会是利好消息。

  原因在于,来自中国大陆的在美留学生学历高、英文好,年纪轻,经济能力强,普遍能在美国投资、买房和就业,甚至创业,有些还俱备技术创新能力。

  相对而言,中国大陆的移民群体整体来说,比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移民群体更占优势。王太和说,这一部分人,正好满足了特朗普想把美国的移民体制,从以亲属移民为基础,转向以个人素质、个人对美国带来的可能贡献程度为移民导向的政策。

  另外,从中国大陆的家庭结构来看,一胎化政策使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如果该政策要限制亲属移民中的兄弟姐妹移民,身为独身子女的中国移民基本不会受到影响。只要这一波移民改革,不取消美国公民的父母移民美国的权利,则中国“80后”移民的父母要到美国养老,基本不受影响。未来如果法案通过,亲属移民配额大受压制,受影响最大的将是亲属移民排期中等待人数最多的国家,例如菲律宾和南美诸国。

  美国联邦和加州注册律师申春平向财新记者表示,现行的美国亲属移民,根据与美国公民本人的血缘关系远近和年龄大小分成五种。其中,美国公民的21岁以下未婚子女,及美国公民的父母是不需要排期的;美国公民21岁以上未婚子女和兄弟姐妹的排期比较长,差不多要等待10年。

  “年美国公民申请的已婚子女和兄弟姐妹移民,现在可以开始申请移民签证了。”申春平表示,接下来要   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则认为,这项提案如果成为法律,会为在美国拿着工作签证、申请美国移民的中国人提供更多机会,“很多因为拿不到工作签证、移民签证而准备回国的中国人,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会待在美国继续申请。”但与此同时,这对目前正在加大海外归国人才引进力度的中国来说,将造成很大的冲击。

  不过,CNN预测,这项提案提出后,由于在两党党内都面临强大质疑;因此,想要于短期内在国会通过,将面临很大困难。

  在Yale-Loehr看来,移民改革与正在进行的医改、税改同样复杂、充满争议。在过去10年中,美国国会曾多次试图修改移民制度,但都以失败告终。加上目前美国国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极化,他预测,美国国会无法在今年或明年通过一项全面的移民改革法案。

文章选自财新网,年8月4日

CCG纵览

⊙著名国际关系学者赵穗生CCG演讲:中美之间并非零和游戏

⊙特朗普以“削减逆差”为中心诉求,中美双方有多少回旋余地

⊙CCG上海分会举办7月午餐会,聚焦杭州湾大湾区

⊙中国企业“走出去”50人论坛年会在京举行

⊙CCG发布《-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十大趋势》

⊙中美全面经济对话莫再做与风车作战的堂吉诃德!

⊙谁是盟友?G20峰会上中美欧大国关系的新选项

⊙“那三届”考生共话恢复高考四十年的个体与时代

⊙王辉耀:从全面经济对话看中美合作广阔前景

⊙王辉耀:中国留学状况牵动全球留学态势

⊙王辉耀:扭转旅游赤字重在抓“软环境”

环球时报

⊙王辉耀: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开放创新的过程

⊙王辉耀:提高新型智库的决策咨询能力

人民日报

⊙CCG新著《世界华商发展报告()》发布

⊙王辉耀:选才基数,从“13亿”变“70亿”

⊙《全球智库报告》发布CCG在多项榜单中位列中国智库第一

⊙20国70余家智库齐聚青岛新旧动能转换看智库如何“出招”

⊙中国出境游持续高热入境游赤字亟待改善

⊙CCG报告:抓住美国移民收紧机遇更加开放国际人才政策

⊙王辉耀: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社会智库

⊙CCG发布报告《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

⊙CCG发布《中国留学发展报告()》蓝皮书

⊙第三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海南三亚盛大开幕

⊙第二届中国人才50人圆桌论坛

赞赏

长按







































北京什么医院看白癜风好
北京看白癜风什么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ukef.com/nkjt/549.html